第335章 掛帅

第335章 掛帅

朝廷之间的边镇加关內精锐就达到了二十几万,再加上西域本就在打的十几万人马,其实就是四十多万人,加蒙古要后调的十万军队,就已经是五十万人了。

这么庞然的军队,朝廷不可能交给武將。

哪怕朱由检自己放心,兵部大臣和阁老们也都不会放心,这毕竟是一股五十万人的大军,总督全军的,必须是有过长期在外掌兵经验的文官。

得听话,也得会打仗,人选其实就没有多少可挑的了,六十多岁的老臣陈奇瑜,再次被提出来,所有人都会满意。

陈奇瑜是在当阁老之后,还主持大明历次作战,像平定云贵地区的叛乱,攻灭萨摩藩,都是他总督大明军队,打的战绩都很不错,虽然很多战役还是一些呆板的横推,但是能逼著手下总兵带著家丁上阵卖命廝杀,这就是本事。

並且陈奇瑜的確很听话,至少对大明朝,陈阁老的確是忠心耿耿,用他几乎是没什么人反对的。

阁老再次被明廷重用,朱由检也是觉得对於这位,一直就没什么大的恩赏,也是想著儘量在征前给他找补找补。

就在陈奇瑜被正式任命西域督师前,皇帝授予他尚方剑和王命旗牌,加封江鳶侯,赏银钱两万两,赐田五千亩,授御笔亲书的表匾一副,另外从其家中幼子中,择一人入仕。

给田给爵给银钱,还给予家中子嗣一个保底入仕做官的位置,这可以说是朱由检继位以来,给最多东西的一次。

连祖大寿在阵前战死,朱由检给的优厚抚恤也没有这么高的给予。

说实在的,朱由检对於当兵的是比较优厚的,但对於文臣武將,朱由检说实话,並不会把赏赐提的太高。

崇禎年间,大明朝对於许多的贪腐,其实已经算是默许了,毕竟大明也不能一直保持著太祖时期的贪腐高压线,否则也不能保证王朝的稳定。

但也因为有这种灰色贪腐的存在,朱由检也不会对於赏赐大臣,太放在心上。

明朝虽然不如清那样,动輒一个知县、知府可以贪墨十几乃至上百万两白银的地步,但一个阁老的话,家中留下个几万亩田地,一年多出个不知来由的几万两金银,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对比这些灰色收入,朱由检哪怕重赏个万两白银和綾罗绸缎,都不会对大臣们有那么多的实际价值,如此一来,倒不如就给一些名头,更叫这些文臣们高兴。

御笔亲书,给他陈阁老写一块题匾,顺带著后人沾光。

陈奇瑜担任西域督师,统师西征大军,而后是朝廷开始调令各地,陆陆续续开始抽调地方。

內地抽调官兵是比较容易的,边军虽然要协调屯防和將佐,但是也不算太难,难度高的是在蒙古人的抽丁,以及动员大明的各藩国上面。

四百多万人的漠南及河套蒙古,先由当地驻防的驛堡对辖区部落宣布朝廷的政令,隨后由地方的小吏,以及边军官兵亲自来领人,不足够的,就地补齐。

这种强制性的带走丁口,哪怕是已经被明朝收拾服帖的蒙古人,此刻也有一些的骚动,这些粗蛮的部落一听说,朝廷要把不足內的年轻壮劳力拉去打仗,多有反抗。

但是反抗小吏带走青壮的,往往会被隨同的明军边军將官暴打一通,这些明军官兵才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照理是要痛打一番。

朝廷的调令可都是有名额的,数目不够那就是罪名,可能当兵的要被拉去充数,这种情况下,明军自然手段狠辣果决。

十万的就征蒙古役兵,一个多月就给凑齐了,后备的五万营练也就多了一个月时间,拖到了年末,明廷將自己控制下的二十几方精锐官军,都集中到了河南地区。

趁著这么长的时间,明廷也在各地筹措粮食。

加上蒙古的役兵,明朝在没有计算藩国出兵的情况下,光是三十几万军队,在吃嚼上就是一个惊天数字。

这里头还有几万精骑,这些精骑中的大部分,都是一人多马,吃嚼上就更加可怕。

拢共到了崇禎二十四年,朝廷往河南和陕甘地区,就输送了陈粮、新粮五百多万石,並从全国多地的乡绅民间购买米麵。

民间粮食相当充裕,毕竟现在大明不缺耕地,关內的许多省份都是在人口迁徙后,匀出来许多的便宜土地,其中就有大部分耕地落到了佃农们手里。

这些年的民间粮食產量,因为佃农转自耕农,私有性的优势被发挥出来,多出来了许多耕农进行更大面积的开垦,粮產量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发挥出来,让大量米麵流入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原先的饥民问题,还让粮食价格一直在走低。

控制粮价的倒不是朝廷,而是商会。

走商们手里就有著大量粮食,朝廷现在要获得粮食,哪怕国库尚且支撑的住,也肯定会压价收购,户部陆陆续续又从民间收购了差不多三百余万石的麦粮,也囤到了河南和陕西。

八、九百万石的粮食,估摸也就够朝廷挥兵西进五到六个月时间,毕竟军中还有战马,战马在吃上面的消耗是人的十几倍,哪怕后勤现在几乎完全由皇商的商队民夫负责,朝廷只需供养大军,也是极为可怕。

不过朝廷並非没有预案,粮食在明朝,现在並不算最紧俏的东西,即便现在还是大灾年,但朝廷的粮仓主要集中在南洋地区和江南、湖广,北方自给自足,在山东、河南地力恢復,天象合適的情况下,目前看是尚且足够。

北直隶和江南的官军开始陆陆续续,从各屯得到长官的命令,在崇禎二十五年的一月份,河南地方屯驻的军队就一下子得到膨胀到了十几方人,隨后是湖广地区的兵力,也到了五万多,加上陕甘两地的军队,明廷经过三月多点的时间,就完成了初步西征大计的兵部预案。

陈奇瑜隨后从南京出发,带著黄得功处调派的一千骑兵,前往湖广,打算先接盘湖广的朝廷兵马,隨后直接与河南处的两京营精锐,在甘肃镇会师。

大明在西征前,对明藩派出大量的天使太监以及礼部使官,也陆陆续续有了回应。

朝鲜王是反应最快的,几乎消息先詔令一步赶到朝鲜,朝鲜王就开始在国內挑选自己不多的精兵。

朝鲜骑兵还是很不错的,也有一万多骑,朝鲜王李溴隨后就从朝鲜最精锐的六镇铁骑里头,挑选出五千精骑和一万步卒,准备回应这一次的明廷召唤。

隨即是后黎朝以及边上的安南缅甸王国,也都得到了传召。

这一次后黎朝避无可避,明廷要的是兵,按照明藩条约,他这一次是不可以拒绝出兵,改用粮食的,郑主只能被迫从自己的手里择选出一万多人,准备打发明朝。

缅甸现在很穷,因为大量的难民迁徙进去,人口虽然多了许多,军队规模也多出几万人来,但的確国力削弱了,勉强从西侧和阿拉干相邻的地区,抽出两方名长矛兵,也是有些打发明朝的意思。

暹罗出兵四千余人,占城出兵两千余,北大年只有六百个火枪手,而更南方的亚齐、柔佛和方丹等苏丹小国,加一块也才拿出五千个兵,並且他们的战斗力对於明廷来说,只能说是聊胜於无。

出乎朱由检意料的是,连自己不抱希望的倭国,竞然也打算参与明廷的西征计划,並且似乎是对自己的西征大计,真的是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