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不理解,但照做

扶苏哪怕儒雅随和,甚至曾崇尚周礼,但对皇帝打压宗亲,依旧表现得不是很满意。

赵凌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语气也变得冰冷起来:“长安候,朕今日与你要谈的乃是政务,不是家长里短!”

扶苏惊觉不对!

皇帝对他从未如此严肃地说话,以至于他在赵凌面前有些不分尊卑了。

“陛下!是臣僭越了!”扶苏那么分尊卑的一个人,在这段时间与赵凌相处之后,变得有些孟浪了。

平日里在赵凌面前,他以本候自称,并且带着些大哥的傲气。

赵凌也一直没有说什么,以至于扶苏的言行有些嚣张。

如今他发现自己僭越,不由惶恐自责。

赵凌在心中暗叹了口气,这就是帝王家无亲情的缘故吧。

哪怕他想要与扶苏以寻常家弟兄关系相处,也总会遇到一些政见上的问题。

若一味追求亲情,许多政令根本就难以推行。

赵凌沉默片刻之后,说道:“朕今日要说的是,皇室宗亲岁俸数额巨大,长安候大可计算数代人之后,朝廷需要耗费多少钱财良田来供养宗亲。”

“长安候一年可生五子,甚至更多,来年呢?”

“长安候的子孙若一人再生数子,三代之后,五代之后,又有多少皇室宗亲?”

赵凌问出这个问题,扶苏依旧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回道:“大秦乃赢姓天下,多生些子嗣,有何不妥?宗亲岁俸不过十金,如何又成了累赘?”

“不过十金!”赵凌冷冷一笑,“看来长安候去上郡待了那么长的时间,依旧是看人间疾苦,却问何不食肉糜的贵公子啊!”

扶苏眉头紧锁,他什么时候问过何不食肉糜?

但他可不是晋惠帝司马衷那种白痴,自然也听出赵凌话中有话。

他也不插话,静等赵凌继续说下去。

赵凌低哼了一声:“戍边将士拼得一条命,甚至十条百条命,也未必能博得十金!”

“天下黔首,九成九的人未见过十金。”

“宗亲子弟,不事生产,不服兵役,坐享其成,一日挥洒十金不过是家常便饭。”

赵凌语气沉缓,倒听不出怒意,当扶苏与他对视的那一刻,他才说道:“长安候,朕要这天下不仅仅是赢姓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听到前面的话,扶苏的眉头紧皱,却也隐约明白赵凌话中意思。

大秦军功授爵,是为底层黔首有向上的晋升通道,同时也让将士们作战之时更加有冲劲。

但军中之人能通过杀敌位列九卿或是封侯之人,百万之中或有一人。

规则是皇帝和权贵们制定的,资源也在他们手中。

皇室宗亲享有优渥的生活,这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哪怕讲周礼,轮尊卑。

皇室宗亲本就凌驾于其他权贵和千万黔首之上。

这有什么不对?

至于天下黔首九成九未见过十金,与皇室宗亲岁俸十金又有什么关系?

扶苏都想不明白这么问题。

直到赵凌认真说出后面那句话,扶苏的脸色变得有些惨白。

天下人的天下?

吕不韦那套理论?

要知道当年嬴政与吕不韦闹翻,除了是嬴政要亲政掌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政见不合!

吕不韦在吕氏春秋《贵公》篇中写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强调公天下,君主要以百姓利益为重。

这在皇帝眼中,便是触犯了皇帝利益。

而且始皇帝时期,六国遗民动乱,谈什么公天下?是想让六国遗民借着这个话头造大秦的反吗?

此乃不利于大统一的言论,怎可容许流通?

吕不韦被贬之后,更是让门客到处编排,说嬴政其实乃是吕政……

扶苏没想到,吕不韦的言论竟然影响到了赵凌。

“陛下,你此言不妥!”扶苏震惊之余,摇头道,“天下谁人说此话都可,唯独陛下你说此话不行!”

赵凌不免陷入了沉默。

在他看来,扶苏已经算是仁义的君子,可哪怕是扶苏都不能接受公天下的言论,更别说其他人了。

赵凌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长安候熟读儒家典籍,应读过《礼记·礼运》 篇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大同”这一理念并非由吕不韦提出,它的思想渊源更为久远,乃儒家弟子提出。

至于真实出处,便说不清了,更多人认为是儒家弟子假托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并不真是孔子所说。

扶苏同样是一阵沉默,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打量着赵凌:“陛下也崇尚儒家?”

赵凌摇头道:“并非崇尚儒家,只是此言有理,唯有天下黔首都过上好日子,皇室宗亲和权贵不再趴在他们头上吸血,才能避免战争,长治久安,此乃长安!”

言罢!

两人对视良久,扶苏的喉结滚动,咽了口唾沫,问道:“陛下是认真的?”

赵凌无比真诚地点了点头。

扶苏脸上露出一抹笑来:“臣虽然不明白其中深意,也不知今后会怎样,但臣相信陛下的抉择!”

“陛下只需说,臣要做些什么即可!”

“朕要长安候在朝堂之上提出,宗亲诞下子嗣之后,不再获得田地,每一代的岁俸少九成,若要钱财良田,需得自己建功立业。”赵凌打起预防针,“此等言论说出,必定得罪许多人!”

“皇室宗亲如此,其他爵位虽世袭,自当也应如此……”

“若朕提出,恐许多人认为朕有意打压宗亲和权贵,唯有长安候作为表率提出,才是最好的。”

赵凌身为皇帝,他主动提出这种事,肯定会引来无数人的不满,但扶苏不一样!

赵凌要借一下扶苏的威望和仁义!

扶苏主动提出,其他宗亲能说什么?

毕竟扶苏是大哥!

相当于赵凌让扶苏替他挡枪了。

若扶苏不答应,他强硬地执行,或者再找个人也行,只是效果肯定没这么好。

扶苏没有任何犹豫,对赵凌行了一个稽首礼:“臣谨遵陛下旨意!”

赵凌握住扶苏的手,心中感概万千。

刚才谁说帝王家无亲情了?

扶苏肯定知道他这般做了之后会成为众矢之的,但他依旧扛下了。

依旧像以前哥哥保护弟弟一样。

不理解,但是依旧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