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直插心脏

外面立刻传来曹格欣喜的声音:“陛下,好消息,东关大捷啊!”

景帝双眸一亮,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立刻直起身子:“快宣!”

曹格几乎是小跑着进来的,脸上那压抑不住的喜色,在这沉闷的宫殿里显得格外扎眼。

他噗通一声跪倒,声音因激动话都说不利索:“陛下!天……天佑大景啊!东关大……大捷!李建勇元帅八百里加急捷报!”

“快!念!给朕仔细说说!”景帝身体前倾,刚才的阴霾被这个好消息冲散了些许。

曹格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这才将捷报内容清晰道来。

“陛下,李建勇元帅说幸不辱命,现已击退东明敌军,保住了东关,但敌军狡诈,竟驱赶大景俘虏为前驱,致使卢承允元帅和众多被俘将士含恨战死……”

说到此处,曹格的声音低沉下去,景帝的脸色也沉了沉,殿内刚刚升起的一点欢欣被冲淡,带上了一丝悲壮。

曹格顿了片刻,又继续道:“幸得大九将军带领的新军及时赶到,才一鼓作气击退了敌军。还击杀了敌军主帅慕容泰,活捉了敌军情报司大都督东方既明,大九将军带着正新军押解俘虏凯旋回京!东关危局已解,李元帅正在处理善后事宜。”

“好!好!好!”景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刚刚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他重重一拍龙榻扶手,“李建勇老成持重,大九忠勇可嘉!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待大九回京,朕定要重重赏他!重重的赏!”

他没想到,东关战事不但大胜。还击杀了敌军的主帅,并且抓到一个重要的俘虏。

这是怎样的战绩啊?

他仿佛已经看到大九率领那支强悍的新军,旌旗招展地开进京城,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剑。

但这笑容只持续了短短一瞬,便如同被风吹熄的烛火,迅速黯淡下去。

卢承允元帅战死,东关已无帅,他知道李建勇元帅要留在东关镇守。

东关的捷报也是实打实的,可青州、益州沦陷的危机更是迫在眉睫。

苍州王那“爱姆十六”的恐怖阴影,比远在东方的东明帝国更具威胁。

梦境中,猛虎与饿狼从左、右扑来……难道指的不是东明和苍州王,而是已然失守的青州和益州?

这个念头让他刚刚回暖一些的四肢又再次泛起寒意。

京城如今就像个被拆了围墙的库房,巡防营和剩下那点可怜的禁军,够干什么?苍州王的铁骑若是此刻乘胜挺进,恐怕不出数日就能兵临京城!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慌乱,目光期盼地看向曹格:“曹爱卿,战报上可曾提及,大九与新军,何时能抵京?”

他现在全部的希望,都系在那支能击败东明精锐的新军身上了。只要新军回来,京城就还有守住的希望。

曹格连忙回道:“回陛下,捷报上并未明确行程。但大九将军既押解着重要俘虏,想必会尽快赶回。”

“尽快……”景帝低声咀嚼着这两个字,心头像是压着一块巨石。苍州王会给他这个时间吗?

他挥了挥手,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朕都知道了。曹爱卿,将此捷报明昭告天下吧,让百姓们也安心些。这些日子,京城内外议论纷纷,人心浮动,需要这样的好消息来稳一稳。”

“臣,遵旨!”曹格领命,见皇帝神色倦怠,便识趣地行礼退下了。

殿内再次只剩下景帝和李忠心。

李忠心见皇帝眉宇间的忧色并未真正散去,便小心地上前劝慰:“陛下,东关既已大捷,乃是天大的喜事,您也该宽宽心,保重龙体要紧啊。”

景帝仿佛没有听见他的劝慰,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殿外那沉闷的天色,忽然开口:“李忠心。”

“奴才在。”

“去,把朕的战甲找出来。”

李忠心浑身一颤,猛地抬头,脸上写满了惊骇与难以置信:“陛……陛下?您……您这是为何啊?”

御驾亲征?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京城如今这状况,皇帝要是再离开……

景帝缓缓转过头,看着窗外那依旧沉闷的天空,眼神却渐渐变得坚定,甚至带上了一丝破釜沉舟的狠厉。

“东关大捷,是稳住了东面。可西北的逆贼,已破益州,兵锋直指京畿。”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大九的新军……未必能及时赶回。朕,不能把江山社稷、身家性命,全都寄托在‘或许’二字之上。”

他顿了顿,仿佛在积蓄力量,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若真到了那一刻,援军未至而贼兵已临城下……朕,总不能坐在这深宫里等着刀架在脖子上吧?朕要披上战甲,让天下臣民看看,朕,绝不放弃这祖宗基业!”

他收回目光,落在李忠心惨白的脸上,语气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平静:“去取来吧。擦拭干净,做好准备。或许用不上,但……朕必须做好准备。”

李忠心看着皇帝眼中那混合着绝望与决然的光芒,知道劝无可劝,心中一片冰凉,只得深深俯下身子,声音哽咽:“老奴……遵旨。”

他倒退着走出寝殿,去执行那让他心惊肉跳的命令。

空荡的殿内,只剩下景帝一人,他依旧望着窗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榻的边缘,那节奏,杂乱而沉重,就像他此刻的心境……

可景帝不知道的是,现在不仅青州和益州已破,连东边的冀州和东关也已被苍州王收入囊中。

苍、徐、荆、青、益和冀州皆已入苍州王之手。如今,整个大景九州七十二县,就只剩下南方的云州、梁州和京城还在景帝的手中。

这相当于整个大景,已经被从中横切了一刀。而京城和云州、梁州之间,隔着青州和益州,遥遥相望。

在景帝战战兢兢的期盼中,六日后,大九带着一万新军终于凯旋而归。

大军刚一进入京城,便引发了全城沸腾。

闻讯而来的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动地。

在这些淳朴的民众眼中,这支军队是支援东关、击退东明帝国的英雄,是他们惶惶不安日子中的一剂强心针。

大九和大字队的兄弟们端坐于马背之上,尽管满面风尘,衣衫脏污,但看到百姓们因东关大捷而流露出的由衷喜悦,也不禁感到与有荣焉,脸上纷纷露出了春风得意的神色。

紧随其后的新军队伍军容整齐,长枪如林,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更添了几分威武的气势。

队伍中,一辆覆盖着篷布的马车格外引人注目。

无需指引,百姓们便已猜到,那里面关押的正是战报中提及的东明帝国俘虏——是那个驱赶大景俘虏为先登,迫使俘虏行牵羊礼的罪魁祸首之一。

“那马车上的一定就是东明狗!”

“对,一定是!”

“杀了他!”

“可恶,让他还我们将士的命来!”

想到卢承允元帅和众多将士屈辱战死,群情顿时激愤起来,烂菜叶、碎石土块如同雨点般砸向马车,并伴随着震耳的唾骂与诅咒。

马车内,依然穿着那身大红锦袍的东方既明,此刻正躺在马车里的一副担架上,双目空洞地望着晃动的车顶。

再次踏上大景的土地,迎接他的不再是潜行时的隐秘与紧张,而是眼前这赤裸裸的仇恨与羞辱。

他的伤势已好了许多,但命大景俘虏为先登,又强迫俘虏行牵羊礼,如今自己被俘,他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这一路上,他数次寻死,皆被看守严密的新军士兵拦下。

此刻,他的脚踝依旧被牢牢地绑在车厢内固定的小几上,动弹不得,连求死都成了一种奢望。

穿过人潮汹涌的长街,大九命大十六带领新军先返回京郊大营休整,自己则带着另外几名大字队兄弟,以及副将邱振宇一起前往皇宫面圣。

皇宫守卫早已得到旨意,验看大九的令牌后即刻放行,甚至无需通传。

当看到大字队兄弟们从马车上用担架抬下一个穿着红衣、形容狼狈的囚犯时,守卫们也立刻明白了此人身的份。

他们眼中喷出怒火,忍不住对着担架上的东方既明又是一阵低声的斥骂。

大九则从马背上取下一个密封的木盒,尽管密封,但天气炎热,仍隐隐有异味散发,引得苍蝇环绕。

那里面装的,是韩蕾用药水处理过的东明主帅慕容泰的首级。

金銮殿上,景帝正强打精神临朝。听到太监禀报大九回来了,景帝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让宣。

当大九等人上殿,献上慕容泰人头,并指明担架上如同死狗般的红衣人正是东明情报司大都督东方既明,听候陛下发落时,殿内群臣顿时一片哗然。

随即,文武大臣们纷纷出列表彰,言语之间无不盛赞大九与新军的力挽狂澜,仿佛有了他们,大景便真的高枕无忧了。

景帝憔悴的脸上终于焕发出近日来难得的光彩,他对大九本人不吝溢美之词。

但很快,他的目光就转向跪在大九身旁旁的邱振宇,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

“邱副将,李建勇元帅战报中所言,可都属实?”

邱振宇心头猛地一紧。

他知道这一刻终会到来。

景帝空降他为新军副将,对大九的监视之意不言自明。而苍州王那边……

他脑海中闪过喷吐的火舌武器,以及苍州王看似随意却略带威胁的招揽,还有苍州王腰间那个小盒子里传出的消息——青州、益州已破。

苍州王虽然没有明着逼迫他,可回京这一路上,他内心各种天人交战,权衡利弊,几乎夜不能寐。

此刻,他感到景帝的目光,以及身旁大九那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藏压力的气息。

他愣了一下,下意识地低下头,不敢与景帝对视,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咬牙沉声道:“回陛下,李元帅战报……句句属实!”

跪在一旁的大九,嘴角几不可查地微微勾起一丝弧度,随即迅速敛去。

王爷果然料事如神,给了邱振宇考虑的时间,而这一路上的见闻与威慑,显然让这位副将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听到邱振宇的亲口证实,景帝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顿时龙颜大悦,连日来的阴霾仿佛被驱散了大半。

他笑着朗声道:“好!尔等不仅解了东关之危,更阵斩敌酋,生擒敌酋,扬我国威!朕心甚慰!擢升大九及众将士官升一级!赏金千两!大九继续统领新军,驻守京城,随时待命,以备逆贼苍州王来犯!”

官升一级?

还让大九带领新军去对抗苍州王?

听到这道旨意,刚刚松了口气的邱振宇,眼皮不由自主地狂跳了几下。

这殿内跪着的几个,连自己在内,都已心向苍州王,景帝却要将京城安危、对抗苍州王的重任交到他们手上?

若不是亲眼见识过那“妖器”毁天灭地般的威力,若不是苍州王展现出鲸吞天下的气势与承诺,若不是自己的家小全都在京城……他也不会最终选择倒向苍州王。

东关经过两场大战,剩下的残兵不多,赵樽没让新军留下镇守东关,而是让大九带着新军和俘虏回来领功,骗得景帝委以重任。

苍州王这招,简直是直插心脏啊!

这时,谢过恩的大九指着地上的担架,请示道:“陛下,这东明俘虏,该如何处置?”

景帝瞥了一眼一声不吭,如同失去魂魄的东方既明,冷哼一声。

“此贼所做,人神共愤!理应当众处死,以慰我军惨死将士的在天之灵,平我大景百姓之愤!可如今苍州兵马已近京畿,局势危殆,此事暂且押后。”

他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先将此贼打入天牢,严加看管!待平定逆王之乱后,再行处置!”

“末将,遵旨!”大九等人领命。

“吾皇圣明!”大臣们也纷纷附和。

景帝随即宣布散朝,令大九等人回去好生休整。

四名身材魁梧的皇宫侍卫抬起担架,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阴森昏暗的天牢。

担架上,东方既明双眸空洞,面无表情,脸色在牢狱通道壁灯摇曳的火光映照下,更显惨白,那身刺目的红衣此刻也黯淡无光,如同凝固的血液。

他闭着眼,似乎已对外界一切失去了感知,只等待最终命运的降临。

然而,当担架经过一间狭窄的牢房时,里面一个蜷缩在角落的身影猛地抬起了头。

赵巧儿原本麻木绝望的眼神,在捕捉到那抹熟悉而又刺眼的大红色时,骤然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她几乎是连滚带趴地扑到牢门边,双手紧紧抓住冰冷的栅栏,声音带着激动和不确定。

她失声喊道:“公……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