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进了铁路门,一辈子不用愁

“你爷爷其实也说过,不太对头。

他也担心,万一赶上年景不好,又得饿肚子,这样咱家一半人在城里,一半人在农村,确实更好点。”

陈卫东没想到,说服陈老根这么顺利,不过他也不意外。

农民尤其老农民,对这些更敏感一些。

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

“找时间我将你三姐姐姐夫都召集家里,一起说说,研究出个章程来,这次扫盲班,你算是帮王主任大忙了吧?”

陈卫东:“嗯,算是欠了个人情,要是用这人情,能换咱家户口,也值得了。

要是不能迁,你也别着急,按照现在政策,还可以投靠亲友,只是投靠的亲友需要大单位,我们单位是四九城铁路局,等我顺利办完入职,就可以走投靠亲友的政策。”

确定好户口的事情,陈卫东就回屋收拾行李,明天一早坐公交车过去,先安顿下,再打听一下他几个舍友的分配工作。

“东子。”

陈老太太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走进来。

陈卫东赶紧起身,扶着老太太坐下:“奶奶,腿还疼吗?回头我去铁路医院那边问问,有好点的止疼药没。”

“夏天,不冷就不疼,你刚上班,别麻烦单位,影响你前程。

东子,你爸说,明天你就要去上班了?”

陈卫东:“嗯,早点去报道,早安顿下来。”

“哎,是该早安顿下来,这是奶奶给你攒的钱,去了单位,好好听领导的话,好好干,争取早点给奶奶带个孙媳妇回来。”

老太太说着将一个挂历纸包往陈卫东手中塞。

陈卫东:“奶奶,我还有钱。”

“拿着,你有是你的,这是奶奶给你的,穷家富路,出去不比在家里,处处要钱。拿着别吱声,你大哥没有,家里旁人也没有,是单给你一人的。”

陈卫东不要,和陈老太太推脱半天,不得不收下,想着以后给家里寄钱,寄东西,单独给老太太寄一份

“奶奶,我知道,我谁也不说。”

“哎,这才是奶奶的老疙瘩。”

“东子...”

陈卫东转身,就看着他的大嫂刘素芬带着几个孩子来陈卫东屋里。

“嫂子,有事?”

刘素芬小心翼翼说:“东子,今儿我说三大爷,会不会给你惹祸?”

陈卫东:“嫂子,我现在毕业分配,工作已经定下了,三大爷不能怎么着了,不过,嫂子,你是怎么知道,三大爷涨工资的事儿?”

刘素芬:“嗨,这有什么难的,就咱这大杂院,家家户户门对门,压根没什么秘密,早晨后院打死只老鼠,下午就能知道是公还是母。

平时我在院里做零工,就喜欢听人说院里的事儿,听了再分析分析,基本八九不离十,就像是贾家和一大爷家,也有秘密。”

陈卫东一愣,没看出来呀,他大嫂还是搞情报的好苗子?

“什么秘密?”

“不好说,我也是听咱院里老人说的:建国前,咱家还没搬进大院,贾家贾张氏因为年轻守寡,脾气不好,得罪半个院子。

就连老贾后事,都没人管,后来,贾张氏去求易中海,易中海也不管,年轻时候,易中海和老贾不对付,老贾力气大,好逞凶斗勇,逮着易中海就是一脚,还专打下三路。

易中海恨不得绕着贾家走,所以贾张氏吃了好几次闭门羹,后来一个晚上,贾张氏发了狠冲进易中海家,不知道说了什么。

出来易中海就帮着老贾操持后事,还帮着贾东旭进轧钢厂接班,收为徒弟。那时候贾家在院里才算支棱起来。

院里老人都在传,贾张氏手中握着易中海的把柄,还不小的把柄。”

听了嫂子的话,陈卫东陷入沉思,贾张氏握着易中海把柄?

会是什么把柄?难道不能生的是易中海,不是易大妈...

陈卫东不动声色,却将这件事记在心中,想着将来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事,获得点名望。

外屋传来细细碎碎的声音,陈卫东听着温暖熟悉的声音,进入了梦乡。

田秀兰和陈老太太,刘素芬则是忙着和面,剁馅儿。

田秀兰:“上车饺子下车面,希望东子这一趟顺顺利利的。”

刘素芬:“妈,东子可是大学生,学习好,肯定顺顺利利的。”

陈老根坐在炉子旁,看着面板上的馅料:“弄两种馅,给东子弄韭菜肉的,咱加点猪油,和点素馅儿就成。

东子动脑子多,营养不能缺了。”

第二天清晨,陈卫东早早起床,妞妞笨拙地拿着毛巾进来:“小叔叔,奶奶叫你起来洗脸,吃饺子了。”

陈卫东伸了个懒腰,看着贴心的小侄女,他抱在怀中吧唧在她软软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陈卫东洗漱完成,看着桌子上热腾腾的饺子:“妈,你们昨晚上忙活半夜,包饺子?”

田秀兰笑着说:“哪里就半夜了?这点饺子我和你嫂子,一会儿的事儿。”

陈卫东:“你们怎么没吃?”

“这不先给你下,你吃着,我给你下,五个下一锅,你吃完了,也不会凉了,坨了。”

陈卫东咬了一口饺子,看着饺子中满满的肉馅,嗓子有点哽咽,他看着田秀兰面前那一盘饺子,再算了算昨天买的肉,这是将所有肉都给他包上了。

他低头一连吃了五个饺子,就起身:“妈,我吃饱了。”

“哎,才吃了五个,怎么就吃饱了?”

“待会坐公交车,吃多了,晕车!就这么着啊,我先走了,等我安顿下来,给家里写信。”

陈卫东说着拿着行李大步往外走,田秀兰:“哎,你这孩子,以前怎么没听说你晕车?你等等着!”

田秀兰飞快将剩下饺子下到锅里。

陈卫东走出门口,看着陈老根正在擦拭平板车,破旧的平板车上刻着:“老交道口供销社货运联社。”

陈老根拍拍车子:“东子,上来,爹送你上车站。”

“哎。”

陈卫东坐上平板车,陈老根晃晃悠悠蹬着,往胡同外走去。

“哎呀,老陈,送大学生出门啊?”

陈老根满面笑容,语气中的喜色怎么也掩盖不住:“哎,孩子去工作了!”

“哎呦,东子分配了?什么单位啊?”

“四九城铁路局研究所。”

“哎呦喂,那可是大单位啊。”

“进了铁路门,一辈子不愁。那可是铁饭碗中的香饽饽呀。”

“我听说,铁路系统啥都有,自己的工程队、建筑公司,连家属楼都是自己盖的。单位还自己种菜养猪,说是为了保障职工生活。

孩子在铁路家属院,从幼儿园到小学。

冬天烧煤也不用愁,福利待遇好着呢。”

“陈老根儿子可算是出息了!”

“谁说不是,以后看谁敢笑话陈老根臭蹬三轮的。”

这个年代,工人阶级最光荣,大学生鲤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可不是嘴上说说,大单位,尤其像铁道部这样大单位,生老病死,住房子女,厂里都包了,像是铁道部或者大厂子,都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公园,一辈子不出工厂,都能获得滋润,更别说,铁道部还有自己的部队,公检法。

陈卫东记得,后世盘算一圈,铁道部就缺个火葬场,有个机务段当场拍板,连火葬场都建好了。

就这条件,谁不羡慕?

易中海,阎埠贵和刘海中三人站在门口,看着陈卫东的背影,易中海叹息一声:“回头我去打听打听,陈卫东单位什么情况,是天天回来,还是偶尔回来。”

刘海中和阎埠贵在沉默。

陈卫东是走了,但是属于三位大爷的麻烦才刚来,刘海中现在在院子里,看谁都想要去妇联举报他虐待儿子。

易中海这几天见傻柱,每天都像是要去告何大清遗弃罪,昨晚做梦,他甚至梦到何大清回来了,压制傻柱老老实实,再也不能帮他在院子里,树立威信。

三位大爷有点沉默的走进院子里。

前院,棒梗看着妞妞正在吃饺子,有点眼馋,他看看四周没人,走过去:“将饺子给我!”

妞妞:“这是我家饺子,是妞妞的!”

棒梗:“胡说,明明是我家的。”

“棒梗,你又欺负妞妞。”

瘦弱的何雨水将妞妞拉到身后,凶巴巴地看着棒梗:“想吃什么和你家里要去,欺负妞妞算什么?”

棒梗:“我哪里欺负她了?我就逗她玩。”

何雨水:“那你快走吧,妞妞不跟你玩!”

等棒梗走了,雨水这才拉着妞妞:“走,雨水姐姐送你回屋,以后吃好吃的,记得在屋里,别出门知道吗?”

妞妞:“雨水姐姐,吃饺子。”

何雨水看着饺子咽了咽口水:“雨水姐姐不爱吃饺子,走,我送你回家。”

何雨水进屋,就看着田秀兰和刘素芬正忙着做西红柿酱,她麻利的挽起袖子:“陈婶子,我帮您!”

“雨水,你别沾手了,这东西待会可将手泡皱了。”

何雨水眨眨眼:“没事,我在家看我爸做过,我都会呢,再说,卫东哥哥以前还给我补习功课呢。

婶子,您就别和我客气了。”

何雨水说着就挽起袖子,洗干净双手,开始洗输液瓶子。

在何雨水洗瓶子的时候,田秀兰下饺子的同时,用大铝锅煮西红柿,然后再把西红柿冲凉水,这样好剥皮。

剥皮这事比较仔细,刘素芬在那坐着剥。

等剥好了西红柿,下一个步骤就是把西红柿用擦子(小孔的擦板,平常用来擦土豆丝的那种)擦碎。

这事儿,陈金四兄弟最喜欢干,因为擦的时候,可以吃到最新鲜的熟西红柿,于是就边吃边擦,边擦边吃。

“哎呀....”

“怎么了?”

陈金:“没事,擦破一点皮!”

刘素芬笑着说:“哎呦,总算有点肉吃了!”

陈金咧嘴一笑,毫不在意甩甩手,继续擦,这年代孩子都抗造,摔一跤回家都得藏着掖着,怕挨揍。

何雨水洗完了瓶子,就开始在旁边装瓶,拿一个漏斗塞在输液瓶口,舀一勺碎西红柿在漏斗里,然后拿一根筷子捅,慢慢地西红柿就装到瓶子里了。

这个工作和剥皮一样琐碎重复,一般孩子坐不住,但是何雨水她能耐心做很久。

妞妞跑刘素芬身边:“妈,刚才棒梗要抢我饺子吃,是雨水姐姐帮我赶走棒梗的。”

刘素芬一听:“跟你说了,别出去吃,就不听,小小年纪,可不能学着显摆知道吗?”

田秀兰:“雨水,这一阵,你可没少来我家帮忙,累了就歇会儿,晚上就在婶子家吃饭。”

“婶子,不用,我傻哥哥说了,晚上给我带盒饭,有肉呢。”

田秀兰看着懂事的何雨水,叹息一声,要说傻柱和贾家就是一笔糊涂账。

何大清刚跑的时候,傻柱兄妹日子过不下去,贾东旭帮衬不少,秦淮茹也心善,教着何雨水洗衣裳缝缝补补。

傻柱知恩图报,又好面儿,喜欢大包大揽,听秦淮茹说了几次,棒梗不肯吃粗粮,非要闹着吃肉,傻柱就拍着胸脯,以后他做席面,或者得饭盒细粮,肉都给棒梗送去。

以至于,让棒梗养成盯着傻柱饭盒的习惯,每次还没等傻柱进院子盒饭直接就被棒梗顺走了。

田秀兰感叹,何大清太不负责任,当初走的时候,傻柱也才十四五岁,半大小子,哪里懂得人情世故?

家里平时也没有长辈提点。

没人告诉傻柱,知恩图报是对的,但现在他正处于三年帮厨,两年效力阶段。

每月他师父管着傻柱生活,也就五块钱,雨水还得上学。

兄妹俩哪里能吃饱?看这孩子瘦的,皮包骨头,气色也不好,都说没娘的孩子是棵草,此话一点不假。

雨水这孩子也是懂事的,陈卫东也就在何雨水小时候给她补过一次课,她就一直惦记着,平时帮着刘素芬看孩子。

家里有活儿了,像是做西红柿酱,晾晒床板的,雨水没落下,都来搭把手,所以陈卫东家和何雨水关系还真不错。

田秀兰下好了饺子,将饺子装出来,“金子,你赶紧去公交站牌那边看看你小叔走了没?没走让他将饺子带上。”

“哎。”

陈金抱着饭盒一溜烟往外跑去。

田秀兰将装好瓶的西红柿盖上胶皮盖,然后要把一个注射用的不锈钢针头插在胶皮盖上,等蒸的时候起到放气的作用。针头既不能插的太浅,会被挤出来;也不能插的太深,会被西红柿堵住口子没法排气。

田秀兰将所有西红柿上锅蒸,结果,”嘭“的一声。

陈金一群孩子欢呼一声:“太好啦,炸啦,炸啦,我们有西红柿可以喝啦....”

刘素芬哭笑不得,做西红柿酱,爆炸不可避免的,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最开心,可以喝西红柿了。

“老陈,吃了您内?哎,你怎么不去货运联社?”

陈老根:“文三,待会儿我将我儿子送去公交站那边,我就去,你先去吧!”

“哎,我听说了,你大学生儿子毕业了,今儿咱小酒馆聚聚呀。”

“再说!”

陈老根将陈卫东送到交道口公交站牌下,陈卫东在这等车的时候,陈金抱着一个饭盒,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东叔,奶奶说让您带着路上吃。”

陈卫东:“金子,拿回去你们吃。”

“不行,奶奶说,必须给你带上。”

说完小金子将饺子塞到陈卫东怀中,转身就走了。

陈卫东抱着沉甸甸的饺子饭盒,从交道口站牌坐老1路公交车,抵达前门车站东侧水关(原六国饭店处),原四九城机务驻在所,现在属于丰台机务段折返段,陈卫东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成老前门站台,也是新国家第一个内燃机段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