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时之后,副院长办公室,俞民拉开门,就看到面带微笑的钟山。
他皱起眉头,“你来干什么?”
钟山却是满面春风,上来就握住了俞民的手,使劲抖起来。
“俞院长,我可要好好谢谢您啊!”
俞民被晃得难受,赶忙抽出手来,盯着钟山,一时不明白钟山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干脆转身回到桌前坐下,“坐吧,找我什么事儿?”
钟山也不客气,拉过椅子坐下,就瞅着俞民手里的茶杯不说话。
杯子里是清亮的茶汤,其中茶叶翠绿,状如雀舌,隐约还能闻到一点清雅的香气。
比钟友为常喝的高碎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俞民挑眉,“怎么,想尝尝我这龙井?”
钟山点点头。
哪知俞民冷哼一声,指指墙角,“没门儿!只有开水,爱喝不喝。”
看着俞民的冷脸,钟山也不生气,他咧开嘴,“茶不茶的不重要,反正不如我茶——我是说,我这次过来主要是感谢俞民院长您的!”
他笑道,“要不是院长您帮我争取,这一天两块五毛钱的待遇还真不好拿到啊,我是发自……”
“停停停!”
俞民做的就是日常管理,从来都是精打细算,对钱那是格外敏感。
他皱起眉头看着钟山,“你哪来一天两块五毛钱的待遇?谁说的?”
“您呀!”
钟山笑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审批单。
“我刚才去院办都问明白了,他们说让我先找您签字啊!”
俞民把手里的茶杯放下,“你把话说明白!”
“《法源寺》院里决定排演,我现在正研究改剧本呢。”
钟山问道,“外面的剧作家来剧院改稿,不但可以住招待所,还能享受一天一块钱的工作补贴,这个总没错吧?”
前世他就听说过不少大作家进京改稿子,住招待所、领补贴,改稿一下午,爽玩两个月的真实案例——没错于华,说的就是你。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俞民开口驳斥,“那是外邀的剧作家!外、邀!懂吗?”
“是啊,我可不就是外邀的嘛!”
钟山指指自己,理直气壮,“我记得之前开会您可是亲口承认,我是一个临时工,我不是自己人嘛!既然不是自己人,当然就是外人啦!这‘外人’的待遇,总得要跟上吧?”
“嘿!”
俞民万万没想到,当初自己射出去的箭,竟然成了攻击自己的武器。
他伸手抢过钟山手里的审批单,看了起来。
【兹有《法源寺》作者钟山,前来本院参与剧本创作修改事宜,拟按照相关规定安排一应食宿事宜,并在驻院期间予以工作补贴壹元/日,但否请批示。】
这下直接给俞民气笑了。
钟山却掰着手指头给俞民算起了账。
“你看,我这剧本这么长,改起来恐怕麻烦。而且还要配合导演、演员们持续修改,怎么说也得改两个月吧?这就是六十块钱。
“至于食宿标准,我也打听了,大概是一天一块五,不过我可以在家吃住嘛,这钱直接折现也不错。如此一来,两样相加,一天就是两块五,两个月就是150块啊,相当于我半年的工资,我可不得感谢您吗!”
俞民面色铁青,瞪着钟山。
“你少跟我耍贫嘴!你到底想干什么,不妨直说!”
钟山闻言,站起身来,一脸真诚地看着俞民。
“俞院长啊,您看,摆在您面前的无非是两个选择。”
“要么您就继续坚持认定我不是自己人,然后在这个审批单上画个圈、签个字,让我领走这一百五十块钱,我呢也承您的情。
“可您要是不想批这个费用呢,那您就得跟大家说明白,我钟山到底算不算人艺的职工,如果您觉得算呢,这一百五十块钱的费用自然是不能报的,我个人也没意见。”
俞民心中惊讶万分,他认真审视着看着对面的年轻人,试图透过那张笑脸,看透钟山的内心。
虽然钟山摆出来的是两个选择,但俞民心里清楚得很,自己根本没有选择,一个都没有。
自己是主管日常工作的,要是签字批了这个费用,让一个内部职工拿到了外部补贴,传出去只会沦为笑柄。
所以钟山说这话的意图其实很明显,就是想让自己公开承认当初对钟山的评价是不对的。
可自己一个副院长公开向一个临时工低头认错,难道不一样是沦为笑柄?
俞民表情阴晴不定,“你想让我给你道歉?痴心妄想!”
“哪儿啊!不用!”
钟山摇摇头,继续循循善诱。
“这事儿也简单,您现在把审批单扔到一边或者打个叉号。
“然后您拿出稿纸写一封表扬信贴到布告栏,只需要点上一句‘感谢钟山同志发扬风格’,然后签上您的名字,不但一百五十块钱省了,我更加敬佩您的为人!
“以后无论人前人后,我肯定伸出大拇指夸一句‘俞院长是人艺的好领导’。您觉得怎么样?”
俞民心想:不怎么样!
原本他当初说这话,就是针对剧院的职工帮亲戚找工作这个现象,这在他看来,这就是搞裙带关系,妥妥的不正之风。
可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句“不算自己人”却被钟山抓住了小辫子,当场挨喷不说,现在还来了个“回旋镖”,让自己一根筋成了两头堵。
要是面对的是别人,或许俞民会把事情晾在一边,直接拖着,拖到对方没脾气。
偏偏现在院里还要用钟山的剧本,让这个毛头小子事实上成了剧院里的重要人物,拖字诀解决不了问题。
心思百转千回,不知过了多久,他长叹一声,看着对面悠然自得的钟山,只能安慰自己:反正是表扬信,多少保存了一些颜面……这小子以后肯定是个人物,栽到他手里不算亏。
就好比三国的武将遇见了吕布,单挑输了不丢人!三个打一个不也很合理吗?
他抿了一口茶,清香的茶汤有些凉了,今天的茶味格外苦一些。
放下茶杯,他低声说道。
“稿纸在那边。”
“啊?”
俞民没好气的伸手指指,“你不是要我写表扬信嘛!把稿纸递过来!”
“哦!好嘞!”
钟山麻利起身,取纸、递笔一气呵成,还从兜里掏出一份早就拟好的表扬信草稿递过去,双手贴边站在办公桌旁,眼睛不眨的等着俞民动笔。
俞民看看桌上草稿,又看看这小子。自己的每一步都在钟山的算计之中啊。
不知为何,他忽然想起了马陵之战。
庞涓自刎的时候,是怎么说孙膑的来着?
“遂成竖子之名。”
想到此处,他忽然没了心气,干脆拿起笔,照着一旁的草稿抄起来。
别说,文笔还是很优美的。
就这样,没拿到补贴待遇的钟山神清气爽地出了办公室,为单位省下一笔钱财的俞民暗自神伤。
这个输赢啊,角度实在太丰富了。
……
燕京人艺整个剧团上上下下,从演员到导演、编剧,再到服装美术、舞台剧务、后勤保障足有二百多号人,这还不算像钟山这样的“临时工。”
燕京人艺的布告栏面向的当然是全体员工,所以位置也设在所有人的必经之地。
准确的说就是后台的门口,所有人上班都要路过的地方。
于是乎,只消半天光景,这一封看起来有些怪的“表扬信”,就已经在整个剧院里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