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有理想的帝王

第324章 有理想的帝王

福建当地一共有记档的官兵员额,是有十六万人,多数役兵和辅兵,在册的战兵员额其实只有一万四千人,而且基本上都是郑芝龙的老卒,朝廷在福建这些人基本都是,也是老海盗一辈的亲戚或者亲儿子,朝廷用他们出征海外,也是不大看得起现在的英格兰。

大明朝这些年对外打仗,都是占据上风,英格兰这种才只有四五百万人口的小国,兵部也不打算用边军精锐。

皇帝也不打算投入兵力,也是因为十万人这个技术摆在这,哪怕是关內弱旅,想来也足够了。

双方都是火枪兵时代,差距能有多大,又能差到哪儿去?何况还有五千人的刀骑兵。

英格兰人毕竟刚刚打完內战,国力损耗必然不小,此刻去打他,何必启用其他军镇,其他军镇多少都有个一两千铁骑,而用这些福建兵,想想应该差不多。

明朝的各地船商被朝廷徵用一些港口和船舶,以及为朝廷提供运输船舰。

郑森被启用之后,也是在有些惊异的条件之下,去见过了郑芝龙。

“父亲!”

郑芝龙很有威严,並没有像当年面见朱由检时候的慌乱。

这是崇禎二十三年了,大明早已不同於过去,郑芝龙也是一样,早已习惯了自己替朝廷镇守福建,好好当地方总兵的事实。

皇帝这些年对於郑家不仅仅屡次给予恩惠,还给予其子郑森不小的名誉,专门给郑森在福建,

在崇禎十九年还给他担任了海防游击的军职。

可以说这些年,郑家的日子过得很不错。

但这都是有代价的。

郑芝龙心里清楚,自己的兵权在被稀释,许多隨他出生入死的海盗弟兄,都已经被朝廷安排去了各地担任军职,他手下的军队同样大大缩编,所剩不多。

而现在他面容严肃,显然情绪並不好。

“为父已经听说了,陛下已授封吾儿你为西洋提督,负责征討英格兰,此事不仅事关国事,还关乎我郑家可否光耀门媚!”

“此战是你首战,家中丁甲全部都可以归你调用,家中诸多船只归你使用,切忌,切忌,务必取胜。”

郑森看向父亲那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也是感慨,郑家洗白之后,在朝中並无背景,完全是皇帝宽纵的情况下,为大明作战赚出来的勛贵,

“是!父亲,孩儿明白了,一定为我郑家光耀门媚!定不负陛下、父亲、朝廷的期望。”

郑芝龙点点头,他话还没完,继续说了一句提醒道:“吾儿还需明白,福建官军出兵欧罗巴,

尚需谨慎,不可操之过急,自家兵官的性命还是要照顾的,明白吗?”

“是!孩儿明白!”

郑森当然清楚,这剩下的一万多人,都是父亲最后的军队了,其他的福建官兵,基本都是正经的朝廷兵甲,並不会听从父亲的命令。

即便说父亲郑芝龙本身就是福建总兵,这些兵官也都由福建巡抚朱庆志,以及地方县府打理辖制,总兵能在这里做的很少。

不过这一次出兵十万,他提督进攻英格兰,所有大军他节制是没有问题,朝廷的旨意如此。

从福建各地抽调兵马,郑森並未耽搁,而是接到旨意不久,就开始徵调官兵,五千骑兵林林总总,还有超出,大概是差不多五千四百多人的骑兵,另外还有许多的船舶。

这些福建官兵水战经验是明朝这里最好的,常年征剿倭寇,对付眾多的海盗,无论是火炮的使用,还是水性,这些福建官兵,无论海陆都很擅长。

隨著郑森出兵,一同前往的还有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担任巡抚一职的熊文灿,作为主战派,被皇帝调来辅佐郑森。

出征当日,阴雨延绵,大船行驶在海面上,船帆隨风剧烈鼓动,郑森看著有些波涛的海面,听到后头动静,看过去才发现是熊文灿,立即对熊文灿躬身施礼:“西洋提督郑森,见过熊阁老!”

“我与你父亲相处数年,联繫紧密,又何必拘礼作揖呢?”

熊文灿笑呵呵的,来到郑森身边拍拍他的肩膀,隨后看向大海道:“朝廷这次由你领兵出征,

可知道是谁的意思吗?”

这个问题,郑森也提前问过郑芝龙,於是立即回答道:“郑森听说,是陛下亲口下的旨意,想必这就是陛下的意思。”

“没错!”

熊文灿笑呵呵地点点头,確认了他的想法:“朝廷兵部近年的確屡次举荐边將,但是现在各镇之中,由陛下从诸多青年將佐中,选出来也就两人而已。”

“一个是在西域作战的李定国,再有一个,便是你郑森!”

“我?”

熊文灿提点道:“此战对你和你父亲来说,意义重大,此战以后,拿下英格兰!你郑家或许便是下一个祖家。”

祖家,自然是指的辽东祖家,一门双侯,並且祖大弼还在年节前被提及,是否赐予伯爵位。

如果能让郑家的位置,能达到祖家的高度,郑森觉得的確是光耀门媚了,他立刻表示忠心道:“郑森必以全功,为陛下效死!”

西域的战爭依旧持续,孙传庭巩固了自己的后方,暂时修筑了简易的桥樑和道路之后,就开始陆续南下,继续进攻波斯人和布哈拉人占据的土地。

这些藩汗在阿姆河遭遇惨痛损失,尤其是他们的骑兵,至少折损了三千骑兵,现在的布哈拉因为丟失地盘,剩余的马匹数量锐减,藩汗们控制的骑兵也就不过几千人而已,这一战就损失了那么多,也是只能在孙传庭兵马的逼迫下退兵。

明军靠著並不算多的军队,陆陆续续进驻马鲁、麻里兀、约罗坦等城镇,併吞整个布哈拉西南以后,牵连波斯的边缘地区。

进驻当地的孙传庭立即对当地的人,进行就地强征,他不在乎这些人是不是大明治民,孙传庭这些年也是逼著自己,越来越铁面无情。

皇帝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就是打下波斯,那么多的信件,他知道皇帝是有大理想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