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拉少年们骨子里的强盗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了,对官差们怵怕的心理也没有了。
都不傻,家里啥都没有,安上门,房间里也空荡荡的。
都花银钱置办起来,不说爹娘爷奶舍不舍得了,铁质农具也不是他们能买到的。
关键这山洞里,柴刀、斧头也不少,还有没见过的铁镐等铁制品,装上把柄就是武器,能多弄点回去,上山打猎就有趁手的武器了。
没武器,上山都不敢,更别说打猎了。
那些官差们气的都不想说话了,一个个都瞪着死鱼眼,偷偷地瞅着王典仗。
他们倒是想阻止来着,可他们是谁啊?
王典仗不说话,他们可不敢出头。
谁让王典仗是王府出来的侍卫,听说还是王爷派来建设曹巡检的,他们这些小喽啰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吧!
王典仗本以为林奕可和周三郎不会太过分,铁质农具确实是稀缺货,关键他们确实很需要,分点给他们使用也不是不行。
在他眼里,林奕可就是一个农村婆娘,眼界和胃口不会太大。
周三郎跟他说话都小心翼翼的,就一个普通农民。
这样的两个人,不是现实逼到这个份上,打死他们也不会跟衙门张口要东西。
所以他即使心里不是很痛快,也没太担心。
只是转眼间,装板材的牛车上,铁质工具头都摞有一人高了,咋看咋觉得不对呢?
“不是,你们...放下,都放下来...”
王典仗眼瞅着,仅二山一个人怀中就抱着十几个铁镐头,从山洞里飞快的跑出来,他真淡定不了了。
可王典仗没能叫住二山,甚至连他身后的少年都没停下脚步。
二婶都跟他们说了:能多搬点工具,趁着这功夫,赶紧多弄点回家,不用怕那些官差。
有你们二叔在,你们只管搬东西就好!
有事,让你们二叔跟官差和那曹大人交代!
能占便宜就这一回,都使出吃奶劲儿,搬吧!
在这伙少年眼里,他们二叔是谁?
那可不是一般人,上山能杀猛兽,下山能杀土匪。
只要他们二叔愿意,知府老爷都得乖乖送上银子。
周三郎不知道在这伙半大少年眼里,周言郎比知府老爷都厉害了。
他要是知道这茬口,肯定会臭骂他们一顿,让他们必须忘了那档子事。
那些掉脑袋的事,都敢记在心里,都嫌命长了吗?
不小心若是说吐露嘴了,周家庄上千口条人命都不够砍的。
这会儿,不管周三郎怎么想吧,眼下他只能冲在林奕可前头拦住王典仗。
“哎呀,王大人,这些都是必须用的工具,您也知道俺们过来一趟不容易。
关键俺们啥都没有,住在山谷里太不方便了,别的都能将就,没工具可不行。
山谷那片土地也不能糟蹋了,年前想翻一遍土,有了这些家伙什,过年开春就能直接种粮食和蔬菜了。
真等开春在开荒,明年能种的地可不多啊!
梁王不能继续给俺们发救济粮吧?
现在不开荒,半年救济粮,可等不出荒地里长出粮食啊?”
王典仗扭头瞟了眼长满荒草的海湾,远处难民住的一排排石头屋,现如今没看到有难民走出来干活。
一万多名难民,可没有一个积极开荒,或是能想办法建造自个房屋的,都等着梁王多发点救济粮养活他们呢!
若是开春后,这些难民还这样,梁王哪里去弄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
整个朝廷乱成了一锅粥,铁骑践踏的地方,良田都成了荒地,再过几年整个徐庄王朝怕都要没粮食吃了。
所以,开荒种地,必须是头等大事。
林奕可眼瞅着王典仗不说话了,而将近二十辆牛车,东西都装有一人多高了,这可不好赶回去。
“王大人,能不能请你们帮个忙啊?”
王典仗扭过头瞅了一眼林奕可,他没接话,甚至有点拒绝跟林奕可搭话的意思。
林奕可努力忽略王典仗的眼神,硬着头皮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王大人,您看我们出来一趟太不容易了,这牛车装的也太高了,荒草地还没趟出路,孩子们这样赶车回去,肯定不行。
我瞅着你们这板车不少,嗯,辛苦你们套马帮我们将这些板车拉回去呗!”
周三郎不知道林奕可说这话有没有冒汗,反正他是真真的淌汗了。
这可真敢想啊!
这是想让官差帮忙送板材和农具回山谷?
刚刚在山洞里,他都瞅见二嫂一脸遗憾的表情了,不用寻思都知道,她铁定是觉得今天跟过来的牛车少了,没办法多装点东西回去。
现在她张口要王府侍卫用马套板车,帮忙送板材和工具回山谷,不会还想着再去山洞里搬农具吧?
王典仗更是被林奕可这话震呆了,他真觉得自己幻听了。
眼前这婆娘知道自己是谁吗?
一个民妇,不,一个北地逃难过来的农家民妇,竟然使唤他这梁王府出来的侍卫小头头,给他们当马夫?
谁给她的脸?
不是,她哪里来的那么大的胆量,这样跟自己说话?
不照镜子的吗?
“王大人,俺们不让各位官差小哥白帮忙!
回头,回头,回头等俺们安顿好了,让我哥过来指挥你们建造一个砖窑,烧砖建衙门。
烧砖建衙门肯定比上山凿石头省力气,也能早一点将衙门建好,到时候王爷肯定会夸赞各位官爷......”
“你...你说什么?你哥还会建造砖窑?你哥会烧砖?”
刚被周言郎洗脑了大半天,脑子还有点昏沉的曹巡检,脚步有点漂浮地走了过来,正好听到林奕可咬牙说出的许诺。
他一个激动,飘飘忽忽地蹿到了林奕可身前。
“我哥喜欢收藏书籍,看的书有点杂,买了很多藏书,倒是有一本书就是讲解砖窑建造和烧砖的书。
曹大人,梁王若是真想将海湾建造成县镇,都建石头屋可不行啊?”
“嗯,你说的对,都建造石头屋肯定不行!
王爷只给了一千个徭役过来,要修路,还要凿石头,人手哪里够用?
想腾出人手修理山涧那里的路,更是不可能。
若是你哥真的会建砖窑,那可真解决一大难题了......”
此时,曹巡检眼里没有一滴泪,眼底一抹精光若隐若现,被周言郎瞅了个正着。
看来这曹巡检并不是一个只会哭的懒货,应该早就策划好了海湾建镇的章程。
能在海湾建一个砖瓦窑,用徭役烧砖瓦,那可不是节约建造房屋成本那么简单了。
周言郎在心中稍微寻思了一下,大概就明白了曹巡检为什么这么激动了。
在古代,砖瓦窑本就以官窑为主 。
这类官窑管控严、审批也苛刻,寻常地方根本没资格申请。
且不说官窑烧制的砖瓦价格有多高,单说海湾这地方,眼下连个规整的建制都没起步,压根没条件申请官窑来建设。
别说用官窑解决用砖需求,根本不现实。
就是从官窑将砖瓦运送到海湾,建房成本高不说,这荒草地上,鸟不拉屎的海湾,哪个商人愿意在这里建商铺。
若是能用徭役自己烧砖瓦,商人来不来,都无所谓了,衙门自己都能建几条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