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河间杨

此时,陈清正在给应天的那位小胖子回信。

今天上午,小胖子派人送信过来说,下个月他就要动身前往京城,问陈清准备好了没有,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一起进京的需求,陈清自然要给那位天潢贵胄回个信。

听到了小月的话之后,陈清对着她按了按手,示意她等一会儿,小月也不着急,走到书桌前,很懂事的帮着陈清磨墨。

片刻之后,陈大公子写好书信,吹干墨迹,然后放进信封里,抬头看了看小月。

“顾叔来信都说什么了?”

小月帮着收拾好桌子,摇头道:“我可不知道,是小姐让我来找公子的。”

她想了想,继续说道:“刚才小姐还在跟书坊的人谈事情,接到老爷的信之后,就立刻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让我来找公子了。”

陈清想了想,点头道:“好,我把这信送出去,就去顾家大院。”

小月看了看陈清手里的信。

“公子直接去找小姐就是,这信我去给公子送。”

陈清摇头:“是应天来人送的信,那人还在等回信,我直接交给他就行了,一会儿咱们就去顾家。”

说罢,陈清带着小月离开了泥螺巷,到了巷口,果然看到一个一身黑衣的汉子在等候,陈清把书信交给他,道了一声有劳。

这汉子接过书信,对着陈清抱了抱拳,然后大踏步转身离开。

小月看着这人离开的背影,扭头又看了看陈清:“这人一句话都不说,没点礼貌。”

陈清正色道:“应该是周王府的护卫。”

“这种武人,不善言辞也是正常的。”

二人一路聊天,很快到了顾家大院,此时天气已经冷了下来,顾小姐在顾家的暖阁里等着陈清,陈清进了暖阁之后,很自然的脱下罩袍,坐在了顾小姐对面。

“顾叔都说什么了?”

顾小姐将书信递给陈清,然后叹了口气:“我爹说,侠记在京城卖的很红火,他也算是在京城立足了,但是没有门路,接触不到镇抚司的人。”

“想要给一些高官大员送钱,也没有什么送钱的门路,偶尔能见到一些大臣,一提到诏狱,对方知道是钦案,就连已经收了的钱,都要退回来,半点也不敢收了。”

陈清闻言,毫不意外。

一介商人进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他低头看了看顾老爷寄回来的这封书信,在信的后半段,顾老爷特意写到,事情出现了一些转机。

大概的意思是,因为侠记在京城也爆火,他作为在京城“首发”侠记的书商,这段时间因为侠记,反倒是认识了几个贵人,不少人会找上门来,跟他讨要后续的章节回目。

看到这里,陈清合上书信,递还给顾小姐,微微摇头道:“看起来,连那位赵大人的家眷都还没有接触到。”

顾盼点头,默默说道:“钦犯的家里人,估计也被镇抚司的人看管起来了,只是没有押进诏狱里头而已。”

陈清想了想,看向顾盼,问道:“盼儿,京城的局势依旧不明朗,你看你是留在湖州,还是跟我一起去京城?”

顾盼轻轻咬牙:“你要去,我父也在京城,我自然是想要跟着去的。”

陈清默默说道:“那安仁堂谁来打理?”

“陆掌柜可以打理。”

顾盼看向陈清,想了想,继续说道:“我爹去京城,其实带走了大多数现钱,安仁堂眼下也就剩下勉强能经营的钱而已,交给陆叔,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实在不行,把陈家送来的钱也一并带上,这样顾家就只剩下一个壳子了,不管谁来打理,总不能趁我们不在,把铺子给变卖了。”

陈清笑着说道:“变卖铺子自然不至于,陆掌柜也是信得过的人,就怕盼儿那两个堂兄,还心怀怨怼,在湖州联络顾家人,暗戳戳的搞事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是我挑事情,这段时间,泥螺巷附近,应该是多了不少生人的。”

顾小姐先是皱眉,随即低声道:“相比较安仁堂的生意,我更担心德清书坊的生意,书坊的生意现在正如日中天,红火得很,有时候比安仁堂还要更挣钱。”

“我跟大郎都离开,恐怕德清书坊无人打理。”

“这个盼儿不用担心。”

陈清神色平静:“书稿都在我这里,没有书稿,这书坊谁来,都折腾不出什么浪花,而且洪知县站在我们这边,在德清地界上,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把要面对的问题,都整理了出来,到了最后,还是陈清拍了板。

“现在是十一月了,我们准备准备,腊月初咱们一道动身前往京城。”

顾小姐低头盘算了片刻,然后默默点头,说了声好。

她看着陈清,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还有很多事情要商定,大郎这几天,就不要回泥螺巷了。”

陈清也没有推拒,起身道了声好,笑着说道:“那我还住原来的住处,我去收拾收拾。”

顾盼也站了起来,轻轻瞥了一眼陈清。

“那院子…一直有人收拾呢。”

…………

“公子要去京城了?”

泥螺巷里,已经离家数日的陈清,重新回到了泥螺巷的住处,杨家父女俩,被他请到了住处吃酒。

这会儿天冷了,陈清与杨先生推杯换盏,很快说到了即将要离开的事情。

陈清看了看杨先生,默默点头道:“是,先前跟家里人闹了一场,先生大概也是知道的,再加上去京城里还有些事情,因此不得不去一趟。”

他自嘲一笑:“看能不能,在京城里,混条出路。”

杨先生看了看陈清,轻轻叹了口气:“我就是直隶人,京城去过许多次了,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乃是天底下最大的是非之地。”

陈清跟他碰了碰酒杯,开口笑道:“没办法,总要去这泥潭里挣一挣,闯一闯,不然我心里不甘心。”

“公子的才学是极好的。”

杨先生看着陈清,开口道:“我相信公子,即便是在京城里,也能挣出一片天地。”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道:“不过,那种是非之地,我们父女是害怕了,就不跟着公子去掺和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问道:“上个月教公子的那一路拳,公子莫要忘了,常常习练,可以强身健体。”

陈清跟他碰了碰酒杯。

“这个月,我已经觉得身体比以前好很多了。”

他笑着说道:“说起来,先生已经算是我的恩师了。”

杨先生摇了摇头:“一些粗浅的东西,当不得公子的老师。”

二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杨先生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牌,递给了陈清。

“我们杨家,在河间以及直隶,人手不少,我父女二人虽然不能回去,但毕竟也是杨家人。”

陈清接过这玉牌,只见背面雕刻花纹,正面刻了个杨字。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确像是宗族内部的东西。

“公子带着这块牌子,在直隶以及河间,要是遇到什么事情,可以去寻河间杨家帮忙。”

他看着陈清,顿了顿,又笑着说道。

“河间距离京城太近,杨家在京城里。”

“也颇有些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