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化镇为国

川蜀之地,风云变幻,大唐再次一统,这个消息,注定将会载入史册,而此时的陈从进,那是兴致勃勃。

因为第一次大规模的科举,即将要在幽州开启。

经过报名清点,前来参加考试的学子,足足有四百六十二人,这样的人数,肯定是不能和后来宋明时期相比。

毕竟,陈从进是直接进行科考,而宋明时期,正儿八经的考试,是地方,府县,再到京师,那是层层筛选,优中选优。

但陈从进现在充其量只是地方政权,哪有条件像后世大一统的王朝那般,从地方到朝堂,再说了,一个新兴集团,在扩充规模的时候,是有人才来投靠,就是欣然接受的时间段。

第一次,就有四百六十二人来参加,这说明,在世人心中,陈从进如今所在的幽州,已经具备了一个政权所应有的条件。

为了给后来的科举制铺路,陈从进改进了科考制度,考试内容,侧重于经义,策论,明算,律政等科目,也就是强调治理地方的能力。

同时,陈从进亲自操刀,进行了糊名字誊录等防弊措施,当然,其实现阶段搞这个是白瞎,这年头,连宰相都能被武夫指着鼻子骂,文人的地位,可谓是到了史上最低的时候。

在准备科举之前,刘小乙特地跑过来求见陈从进,刘小乙表示,自己曾经遴选了五十几个精明的探子,进行科举考试准备。

虽然说现在考生的人数是足够了,陈大帅已经不需要缉事都玩代考这一套了,但是大家伙准备了这么久,现在告诉他们不用去了,属实是会打击大伙的斗志的。

而且这么干,很容易让他们生出自己是夜壶的感觉,想用就用,不想用就踢一边去。

陈从进沉吟片刻,觉得刘小乙说的话,也很是在理,但现在突然间增加了五六十人,这人数太多了些。

于是,陈从进答应刘小乙,让他从内部中竞选一番,十之留一,得胜的才可以参加考试,同时,严令刘小乙,此事绝不可泄露,对于参考人的家世,户籍等事宜,一定要妥善处理。

………………

在科考的前一夜。

考生郑同和与王士广二人,对坐而谈。

其实,在郑王二人看来,武清郡王大兴科举,就已经暴露出很多,因为这已远远超出了一个藩镇所能干的事。

陈从进吞并了诸多藩镇,对于藩镇,陈从进是做了很多举措,比如让部下遥领他镇,同时以幽州藩府,直接垂直领导以州刺史为核心。

然而,在理论上,陈从进依然是个节度使,节度使与节度使之间,是平级的,因此陈从进才会私自更改官制,同时将这套官制,依托于藩府的名头上。

这么做,其实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感觉,其实,陈从进知道,长安朝廷也知道,但知道归知道,双方仍然将这层窗户纸留在那里,而没有彻底捅破。

因为捅破的时候,就是逼陈从进彻底造反,其实,在这个时候的长安朝廷中,上下官员已经有一种破罐破摔的趋势。

在原时空中,昭宗虽然是人菜瘾大,但至少他还是想着要中兴大唐,作为天子有这个心思,那自然而然会聚集一群有志的臣属。

可现在呢,当今天子还只是个少年,尚且懵懂,身边既无宗室,又无得力宦官相助,李克用虽没有隔绝宫廷,但是大臣和天子见面,周边总是有一堆耳目。

在这种情况下,和雄据北方的陈从进彻底撕破脸,对于此时的朝廷来说,那是弊大于利,况且,如今朝廷上做主的是拿刀把子的李克用,朝臣的建议,李克用向来是当耳旁风的。

二人闲聊片刻后,这时,郑同和突然说道:“郡王此举,是化镇为国啊。”

王士广呵呵一笑:“你啊,向来是想的太多,这将来的事,你我又怎么会知道。”

郑同和犹豫了一下,道:“我不信你看不出来。”

“看出来又如何,郡王如今已控河东,卢龙,义武,义昌,昭义,魏博六镇,振武王卞向来唯郡王马首是瞻,北面的奚部,契丹,渤海,悉数归附,威势之大,我又非瞎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王士广淡淡的笑道。

“那以王兄之见,郡王下一步,是攻打关中李克用,还是中原朱全忠。”

“必是朱全忠。”

“何以如此确定?”

“朱全忠近年来,屡破强敌,军威强悍,然此刻仍被天平,泰宁,感化三镇拖住手脚,这个时候,其实是用兵中原的最佳时机。”

郑同和闻言,叹了口气道:“是啊,只可惜,大军苦战一年,急需休整,而且,有小道消息,听说等科举后,郡王又要北巡草原诸部,恐怕今年是不会大举南下。”

“是啊,所以武清郡王才会将昭义之战的数万降卒,悉数赠予朱瑄,想来就是要让朱家兄弟,再撑一年。”

其实,二人都能感受到,武清郡王,乃至幽州城中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大概就是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无论是朱全忠,还是李克用,陈从进虽然重视,但心头却是毫无畏惧之感,打仗这事,陈从进可以说是筹码足够多了。

他不敢保证每次都赢,但他可以说,输的起,而输的起,就已经说明实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郑同和点点头,道:“借降卒给朱家兄弟,既解其燃眉之急,又能损朱全忠之力,郡王这步棋走得妙。”

这时,王士广忽然语气一转:“光顾着说这些,都有些忘了正事,明日便是考试了,我等胸中再有韬略,也得考上了才有一展所长的机会。”

“也是,今夜是该安歇了,养足精神,考场之上,还得考精气神,可不能栽在累字上。”

…………

当拂晓之时,大量的学子,在排队接受检查,在今天,他们要进行封闭式考试,连考五天,直至考试结束后,方可离场。

寒窗苦读,博的就是功成名就,既然长安科举不开,那就怪不得这些读书的学子,去效力藩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