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鸿起怎么会病倒

第275章 鸿起怎么会病倒

偃月城郡府。

刘升將自己居住的客房让与太史慈,以便提供良好的医治环境,其右肩脾骨被黄忠射穿,伤势非常严重。

“老夫学艺不精......虽可保性命无忧,却保不住这条手臂......

阁门轻启。

一位医师老者摇头嘆气,面带遗憾而出,门外等候的刘升上前询问,也不禁扼腕嘆息。

实则也早有所料,以古代之医术水平,被箭射中躯干,等於一条腿迈进鬼门关。

肩脚骨虽不属於躯干骨,但离得近,更是躯干与上肢的桥樑,如医师所言,捡回性命就不错了,右臂肯定保不住。

也不是要截肢....

而是对於一名武將,特別还是善射的武將来说,基本算是告別职业生涯了。

“黄师辛苦......我送你出院.....

此医师是黄祖的私人医师,算是整个江夏郡最好的医师。

甚至是整个荆州......不对!荆州还有两位名医。

刘升倒是打听过后世鼎鼎大名的张仲景。

他为南阳大族,曾得到大名士何题的评价,仕途前景开阔,却遇乱世从医。

此时的他已经逃离南阳,在荆南避难,荆南正在交战,哪里找得到他?更何况据刘升所知,张仲景好像擅长內科....

荆州另一个名医就是刘升从许都带回的太医吉平。

他没有哪方面的特长,外科內科他全会,胜在全能,此时就在南阳。

江东地区侯官县,也就是建安郡所在,也有一位名医董奉,与张仲景华佗號称建安三神医。

只是他也以內科闻名,再者刘升岂能把太史慈放回江东?

要说最厉害的外科大师必然是华佗,麻沸散可太有含金量啦!这才是第一神医!

刘升原本有机会拐走华佗,那就是在徐州的时候,可惜徐州变故太多,大事措手不及,终是无缘错过。

据闻华佗已经投奔老乡曹操,前往许都求官去了。

吉平虽然没有华佗神奇,但好列也是太医,也是眼下最合適的医师。

將黄医师送出院子后,刘升这才进入房间看望太史慈。

苦药味与血腥味隨著熏炉香菸繚绕在床榻病体上,太史慈四肢无力垂躺,面色惨白如雪,额间布满斗大汗珠。

见刘升前来,太史慈欲起身相迎。

“子义无需多礼,身体要紧!”

刘升小跑至床榻坐在边沿。

一脸的病態反衬托出太史慈英武刚毅的眼色,其美真如传闻所言,浓密黑柔顺飘逸。

“四五年前与公子匆匆一面,尚不以为意,不料再见时,已令我敬仰也!”

太史慈的声音充满感慨与落寞。

当时的刘备在太史慈看来,尚且属於小卡拉米,他十二三岁的长子那是小小卡拉米......可今天父子二人可都闯下偌大名声。

单单是覆灭袁术,那就是名震天下。

更不用说刘升闻名许都,连杨彪孔融金尚荀或都在传扬他的美名。

就说近的吧......气死徐琨逼退孙策,这些事可全都发生在太史慈的眼前。

而如今自己沦为阶下囚,岂能不悲伤落寞?

“家父经常与我说起,子义义救孔北海之事,乃古君子之风也!只可惜....,

刘升先是讚美太史慈。

隨后摇头轻嘆。

那时候的刘备名声太浅,太史慈更愿意投靠连黄巾贼都抵挡不住的孔融,就算刘备领了徐州牧,他还是选择去江东投靠老乡刘。

太史慈不是看不起刘备为人,而是实在看不出他的前途。

这也是太史慈有野心的地方,准確点说是想进步。

当时的孔融和刘都是刘备高不可攀的人物,至少他们的北海太守和扬州牧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而刘备则是陶谦表的。

太史慈有更好的选择,岂会投靠刘备?

至於孙策......也是被曹操正式任命为会稽太守討逆將军吴侯之后,才得到太史慈的完全投效。

不难看出,太史慈还真是挺看重朝廷名义,这也是古君子之风的体现之一,要讲忠君之道!

“刘豫州之仁义令我更是佩服..::

太史慈谦虚回道,也隱隱察觉到刘升想要招募他的意思。

否则他岂能把自己的房间让出?又请最好的医师为他治理伤病?

所以对於刘升的一切讚美,太史慈都得谦虚辞让,这也是委婉的告诉刘升,公子別费心,我是绝不会背主的。

“若得子义效力,那岂不是前缘再续?哈哈哈!”

刘升开怀大笑,突然间就表达本意,不与你琢磨试探,

太史慈也很坦然“刘豫州与公子之恩,慈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然背主之事,吾绝不为也!”

纱布包裹的右肩,隨著愈发慷慨出言的太史慈,渐渐渗透出暗红色的血跡,

他却眉头也不皱。

“若公子想要以此来说服我,不如现在就杀了我!”

这句话听得刘升那叫一个心凉...:..即使早有所料,却还是哀嘆连连。

但也是真心佩服太史慈的为人,试问如果是自己的部將被敌人擒获,结果他轻而易举投靠敌人,难道不会更加心凉吗?

“哈哈哈!君子坦荡荡!子义之义令我佩服呀!”

刘升又哈哈大笑,对太史慈的拒绝丝毫不以为然。

这样的阔达开朗令太史慈也更加敬佩,说实话,他觉得自己有点不知好互了.....

身为降將还有这种待遇,至少不能大声顶撞吧?

“不过子义的伤势严重,若无名医医治,恐怕以后再无武力.....:

刘升转而担忧道。

没有武力的太史慈,就算孙策想重用他,他自己也会不好意思,如何能服眾?

这是立身之本。

“不如隨我前往南阳?我有一好友太医吉平,可为子义治疗伤势。”

闻言太史慈陷入沉思。

他当然能感受到自己的伤势,非名医不能医治,也对刘升的提议非常赞同,可是他怕这是刘升的陷阱...:

要是治疗个一年半年,那我还能回得去?

“届时子义若想重回江东,我必亲自送你!若想前往许都投奔,我亦亲笔为你举荐!”

刘升义正言辞道。

“我乃敬佩子义遂如此尽力,你要是觉得我有其他图谋,那真是小看我了!”

刘升伴怒,双目凌凌,赤赤诚意。

“若子义信不过我!你现在就可以走了!”

见太史慈面露愧疚之意,刘升继续加大力度。

“我不是......哎!”

太史慈吞吞吐吐连忙道歉。

心里很不是滋味。

公子直言招募之意,没有拐弯抹角,见我拒绝也丝毫不以为意,更是承诺绝不强留.....

如此真诚坦荡,我竟然还怀疑他的用心?我真不是人呀!

“公子之恩!我无以为报!”

太史慈忍著疼痛拱手,算是接受刘升的好意。

“子义呀!恕我直言,孙伯符不失为明主,值得子义效力,然江东形势混乱......我是怕子义大丈夫之志而无用武之地呀!”

见太史慈答应,刘升终於鬆了一口气。

先骗到......先请到南阳再说,剩下的交给老刘......我真的尽力了!

“公子何意?”

太史慈见刘升对孙策颇为讚许,也深感刘升之气度。

刘升並没有因为孙策为手下败將而有轻视之意,更是站在太史慈的立场为他分析。

“个人牢骚之见,子义无需多虑,先养好伤势再说。”

刘升欲言又止,不再说起公事,免得太史慈多疑。

太史慈身为青州人,却在江东发展,又是前江东之主的旧部,他的同党光有名声,而实力不强,他很难得到重用。

孙策在世或还能慧眼识珠,赏识太史慈的才华,可要是孙权主掌江东,太史慈绝无出头之地。

不是孙权不会用人,而是根本用不上太史慈这种人。

先是刘的旧部,接著又是孙策的旧部,你叫我孙权能用这种人当心腹?

所以刘升才会感慨,你用不上,我用得上呀!你怕我不怕!

但他又没有继续深入感慨,因为孙策会不会死还是两说,眼下孙策形势不妙,或全面退出江夏。

如此一来,他將来想要继续谋取荆州,必然得缓和与江东大族的关係。

打了败仗,哪有底气继续剷除异己?

孙策不是没脑子的嗜杀之人,他哪一次杀人不是携威杀人?

这也是孙权善於玩弄权术阴谋的原因,他没法像孙策那样用外战解决內部矛盾,那不可是得慢慢內斗.

这是从局势上分析有可能出现的变故。

而从细节上也有考据,例如周瑜不再镇守巴丘,而是会在孙策身边。

以及孙策经此大败会不会性格大变等等。

他的性格肯定会变一点的,因为徐琨之死对他打击太大了,他不变都没办法和家人交代。

刘升之所以关心孙策的生死,实则是对荆州局势未来的判断。

因为他打算马上回南阳,甚至將来数年的重心都不会放在荆州,他可以趁著袁曹大战经略关中,孙策难道不会图谋荆州?

孙策还是死了好呀......不死的话,真给他坐大了.....

不过担心別人是没用的,得自已先坐大再说。

当然回南阳怎么能只带太史慈呢?黄忠也得带上!

十月末的最后一天。

黄祖召集眾將准备发动对孙策的反击,眾將雄心壮志,野心勃勃,欲痛打落水狗,把虎落平阳之孙策狠狠揍一顿。

就在眾人誓师出战之时,诸葛亮却为黄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鸿起疲劳过度......病倒了..

“啊?!”

黄祖大惊,当即宣布先散会,我等去看看鸿起!

黄射则疑惑不已,鸿起一天天的比谁都閒......怎么会疲劳?难道是用脑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