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世界级的电影

第213章 世界级的电影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共入围22部电影。

亚洲导演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共计入围6名导演。

这是往年都没有的变化,也跟国际电影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

而且还有人也注意到,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星光”密度,比往年稠了很多。

事实上,这份“稠”就是“世界最古老电影节”自我进行的战略级调整。

比如红毯上约翰尼·德普、妮可·基德曼他们的到来並非偶然。

是威尼斯电影节应对全球电影市场的变化,悄悄放低了“艺术片至上”的身段。

2004年的全球影市早已不是“艺术片独美”的年代。

上半年《蜘蛛侠2在北美狂揽3.7亿美元票房。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全球票房破7亿商业片的吸金能力让威尼斯电影节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

光靠“严肃艺术”已经撑不起场面的趋势!

赞助商要曝光,媒体要明星,观眾要的是能聊的话题。

这些,隔壁的夏纳早就玩得炉火纯青。

坎城的红毯上,布拉德·皮特牵著安吉丽娜·朱莉的手。

麦当娜的夸张造型能占满全球娱乐版头条连带入围影片的发行权都能多卖好几家。

反观最近几年的威尼斯,有时连主竞赛影片的主创都凑不齐红毯阵容。

媒体报导里满是“冷清”“小眾”的评价,赞助商的预算一年比一年紧。

湖边的gg牌较之世纪前都少了一半“再端著,就真的要被甩在后面了。”

这是许多媒体对威尼斯电影节的评价。

所以,老马的上位被寄予了厚望!

老马也没有辜负大家,上台就是一套组合拳。

稳住欧洲基本盘的基础上,倾斜亚洲市场、靠拢北美、挖掘拉美往年主竞赛单元几乎被欧洲艺术片包揽,今年硬生生挤出6个名额给亚洲导演。

这些导演的作品既有艺术口碑,又能吸引亚洲市场的关注。

要知道从2002年开始,亚洲电影市场就在快速崛起。

华夏內地票房同比涨了15%,韩国电影在本土市场占有率超50%。

老马把橄欖枝拋向亚洲导演,不只是“重视艺术多样性”。

更是盯著亚洲的发行渠道和观眾口袋,毕竟,一部能在亚洲卖座的影片。

能给电影节带来的赞助资源,比十部欧洲小眾艺术片都多!

1用用“导演,他们都在说你为了来威尼斯,拒绝了夏纳和柏林电影节的邀请。”

酒店,小会议室里。

李晓璐拿著一份场刊找到方冬升说道。

闻言,方冬升大致瀏览了一下报导的內容。

《剑雨是电影节的夺奖热门,拿它做文章的人不在少数。

类似拒绝坎城和柏林电影节的传闻早在方冬升来威尼斯之前就有传言。

方冬升笑了笑,道:

“拒绝夏纳还站得住脚,毕竟它是五月份举办的,但是柏林这就纯属是无稽之谈了。”

柏林电影节二月份举办,那个时候《剑雨也才刚杀青,电影粗剪都还没做完呢。

“威尼斯拿咱们方导炒作了,说明方导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了,电影节都来硬蹭。”

巩丽打看哈欠来到小会议室,顶看一双黑眼圈。

“电影节和导演相互成就,谈不上谁蹭谁,丽姐昨天夜里没有休息好?”

方冬升收起场刊报导问看。

闻言,巩丽白了他一眼,这傢伙的身体素质还真是强悍。

昨天夜里让自己连续糕超了三次,他今天居然跟没事儿一样。

难道是因为自己太久没有生活,变敏感了?

不一会,製片人黄英卓、赵卓、郭雷、张涂仁,以及王学奇都赶到小会议室。

20世纪福克斯的汤姆以及索尼经典派来的公关理察悉数到场。

“人都到齐了,我们开个简短的例会,关於6號咱们电影首映式的细节问题”

方冬升站起来,给每个人发了一张中英文对照的稿纸。

三大电影节的流程都差不多,方冬升对这些步骤瞭然於胸,担任起主持人的职位。

映前的会议有点像年三十的家庭会议。

首映当天穿什么衣服、几点吃饭、在哪里做头髮、化妆。

晚上的鸡尾酒会邀请什么来宾,都在討论之列。

所有人都在笔记本上记看各自的注意事项。

颇有种备战的紧张感——

“对了,今天下午央视的记者跟我们约了个採访,到时候卓你和丽姐参与一下。”

“好的导演。”

“打扰了方导,咱们又在电影节见面了。”

会议即將结束,一道声音响起,只见门口贾科长带著赵滔出现在会议室里。

“贾导,欢迎,请坐。”

方冬升笑著邀请道。

贾科长跟会议室的眾人打了个招呼。

寒暄一会,贾科长开门见山道:

“方导,这次我是来邀请您明天参加《世界的首映礼,还请方导捧场。”

方冬升一愣,笑著道:

“还真巧了,我们六號首映,你们五號,赶的挺近。”

旁边的赵滔听言笑著道:

“还是六好听,六六大顺,方导在电影节上肯定能顺风顺水,一顺再顺。“

“哈哈哈,多谢滔姐的吉言,希望《世界也打个开门红。”

“一起努力,呵呵,都是为了华夏电影。”

《世界的首映式方冬升很给面子的带著巩丽参加。

贾科长和赵滔两人带著翻译站在放映厅的门口迎接观影嘉宾。

一个穿著正装一个穿著礼服,仿佛一对迎宾的新人。

“贾导,祝贺《世界首映圆满成功。”

“谢谢方导,里边请。”

现场来的人不少,大多都是亚洲面孔。

比如之前参加看片会,想要拿下《剑雨亚洲版权的市山尚三。

他不仅是《世界的製片人,还是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数码单元的评委。

除此之外,方冬升还看到了韩国导演林权泽。

见方冬升进场,他笑眯眯的过来握手问好。

两人是在2002年夏纳电影节上认识。

正是那一届,方冬升拿下了金棕櫚奖大奖。

不远处站著的是侯孝弦,他正在和白鬍子老爷爷宫崎骏聊天。

见方冬升进场,侯孝弦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朝他点头打招呼。

两年前,方冬升公开宣布退出金马奖。

当时他是评审团主席,说实话,他被搞得非常狼狈。

当然他也知道这事儿是湾湾的某些人搞鬼,方冬升也是受害者。

“方导,期待《剑雨接下来的表现。”

“多谢候导,明天《剑雨的首映典礼请过来捧场,还有宫崎导演—”

方冬升入场,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长枪短炮全都瞄准方冬升,所有记者一路小跑,赶到方冬升的面前。

“方导,《剑雨明天首映,您觉得拿下金狮奖的概率有多大?”

“场刊里提到方导您为了威尼斯,拒绝了柏林和夏纳的邀请是真的么?”

“本届威尼斯您觉得谁会是《剑雨最大的竞爭对手?”

记者们把方冬升围在中间,问题一个接一个。

站在门口迎宾的贾科长默默点了一根烟。

这熟悉的既视感,仿佛回到了2002年夏纳电影节的现场。

当时也是他的《任逍遥,也是方冬升参加首映典礼,也是这幅热闹的模样。

可惜,热闹都是方冬升和《剑雨的,《世界和他贾科长,都只是陪衬。

“导演,下次咱们就不——”

赵滔也注意到了贾科长的情绪,试探性的说道。

话还没说完,老贾摇了摇头:

“都是为了华夏电影,也挺好—””

方冬升对《世界的观感还行,比老贾之前的电影拍的稍微有点可看性。

这部电影是2002年5月,老贾带著《任逍遥参加完夏纳电影节返回的路上。

经过港岛取道深城回京城时,赵滔无意中为大家讲述自已在深城世界之窗担任舞蹈演员时的见闻。

老贾从中获得最初的创作灵感,之后他只身一人考察了京城世界公园及深城世界之窗。

决定开始立项,取片名《世界。

它不是一部烂片,但是问题很大。

戏剧矛盾是所有文艺作品的核心。

但是在《世界里,矛盾最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有一味的妥协,贯穿始终的是灰色和迷惘。

影片线索很多,但在整合上多少有点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但是不耽误老外们很喜欢这部电影。

剧情里,自不同地域的农村人,白天在仿製景观中扮演他者。

夜晚则蜷缩在货柜宿舍里,成为被现代化遗忘的边缘群体。

城市化进程下被拋弃的底层人民喷,味太冲了。

9月6日,《剑雨首映。

主竞赛单元电影宫能容纳1200人的影厅。

是威尼斯电影节用来接待最高规格首映的场地。

当天从入口到红毯尽头,足足百米的路径两侧掛满了《剑雨的水墨风海报。

“东方武侠的人性寓言”的英文標语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电子屏循环播放著《剑雨的30秒预告。

刀光剑影与市井烟火的画面交替闪现,早已经有影迷趴在护栏上举著相机等待。

红毯的尽头是以方冬升为首的《剑雨剧组。

大气磅礴的巩皇、剑眉星目赵灼卓,还有一袭正装的黄英卓、王学奇、张涂仁等。

李晓璐站在方冬升身后,她右手轻轻著裙摆,面对镜头时眼里带著怯意却又藏不住兴奋。

越来越多的人涌现到电影宫,一时间,人头赞动,黑压压、乌决决。

1200个座位座无虚席,连过道里都站著持工作证的记者和工作人员。

方冬升带著剧组的工作人员接待著不断到来的宾客。

贾科长和赵滔也在其中,《世界的首映效果很好,远超贾科长的预想。

但是今天来到《剑雨的首映式后,他立刻被震惊到了,心中泛起一抹苦涩。

这个场面,未免也太夸张了·

“贾导、滔姐你们也来了啊。”

人群中传出一道粤味十足的普通话,古田乐一行人赶了过来。

此时的古田乐已经成了“黑古”,形象硬朗,跟刚出道时奶油小生的形象大相逕庭。

跟他一起的还有导演杜其峰,郭富成、梁嘉辉等。

他们是从港岛一起坐飞机赶到威尼斯,路上几人就有过交谈。

“这个场面实在是太嚇人了,金像奖颁奖典礼差不多也就是这样。”

郭富成惊嘆道。

“是啊,早年咱们港岛武侠片闯国际,最多就是在海外电影节的小影厅放一场,哪见过这样的阵仗?”

杜其峰感嘆了一句。

“看见没?市山尚三旁边那位,是宫崎骏先生。

能请动这位动画界的大师来捧场,方导的面子是真够大。,眾人顺著他的视线望去,果然见影厅第一排正中央,市山尚三正侧身跟宫崎骏说著什么。

老头穿著標誌性的卡其色风衣,手里还拿著一本印著《剑雨海报的场刊。

侯孝弦就坐在宫崎骏另一侧。

“不止呢。”

赵滔轻轻拉了拉贾科长的胳膊,声音压得低:

“你看那边,《赤裸裸的导演,迈克·李,他的《维拉·德雷克是目前场刊分数最高的电影。

还有曼努艾尔·德·奥利维拉,这位可是葡萄牙目前在世最德高望重的电影大师,方导居然连他都能邀请过来.”

“评审团的人来了!”

人群中传出一声惊呼,只见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带著主竞赛评审团人员从门外走进来。

9位评审团,悉数登场。

方冬升上前接待,马克·穆勒亲密的揽著方冬升的肩膀。

两人如同多年未见的好友一样聊天大笑。

旁边的记者不断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幕。

两人边走边交谈著,共同走进影厅,一名华夏记者不断的往前排挤,想要採访两人。

一位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一位是天才导演。

如果能採访到他们对电影的独到见解,肯定能引起轰动—

“我还是觉得京城二锅头的味道非常好,比起威士忌和白兰地。”

“嗯,茅台也不错,只是酱香味我无法接受。』

靠近两人听到他们的谈话之后,记者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