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徽省三熊奖!

第131章 徽省三熊奖!

华夏队冲奖的绝对主力老谋子.倒下了。

不对,应该说是“功成身退”,毕竟评审团大奖已经是非常牛逼的大奖了。

甚至是某些普通导演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论坛里大多数都是以安慰为主。

50岁的老谋子正处於打拼的年纪,未来可期。

除此之外,人们的目光更多的是被报导中“巩丽为张毅谋颁奖”的字眼所吸引。

“颁奖礼后台肯定炸开锅了!他俩这眼神交匯的瞬间,够写三篇头条了。

標题都想好了一一《从片场到颁奖台,八年恩怨一笔勾销?”

“当年拍《秋菊的窑洞还在,他俩蹲过的石头印子都磨平了。

现在一个台上颁奖,一个台下领奖。

风一吹,好像能听见当年吵完架的沉默,意难平啊。”

“都別光顾著看八卦了,他俩把华夏电影带到国际上。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现在一个是评委主席,一个拿奖,这才是真给华夏电影长脸。”

“不是,最后的大奖,还有方冬升和关景鹏啊,怎么搞的老谋子倒了”华夏队就团灭了一样?”

有网友当场提出质疑。

是哦,咱们还有希望呢。

不对,感觉论坛上的网友好像被人带节奏了?!

一直活跃在论坛上,树立电影大咖形象的“北电一棵松”当即打字道:

“作为一名二流导演,斗胆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关景鹏不可能拿奖。

他不刻意追求商业类型片的戏剧衝突,也不迎合艺术片的先锋姿態。

这种中间態”在竞爭激烈的电影节中反而成为短板金熊奖的归属往往需要作品在某一维度达到极致。

或是形式上的彻底革新,或是內容上的振聋发。

结合过往不难看出,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它更倾向於兼具社会锐度与作者表达的作品。

而关锦鹏的电影如细水长流,其价值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被充分感知。

这与电影节“短时间集中评审”的机制存在天然的张力”

“北电一棵松”一番输出,许多人纷纷站队他。

不愧是拍过电影的大导演,对电影节的评选標准,如数家珍。

“至於方冬升能不能拿奖?显然不可能,虽然我没有看到他的入围电影《一次別离。

但他的商业爆米《野蛮女友我全程都是带著批判眼光看著的。

说实话,票房虽然高,但显然有媚女之嫌,无论之前拍摄的《空房间甚至是《外婆的家。

女性视角、女性表达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当然,最核心原因在於他的作品厚度与艺术沉淀的双重欠缺。

这些与柏林电影节对金熊奖的评选標准存在明显的差距。”

“师哥说的对,分析的非常精准。”

一马平川,立刻拍马屁道。

“虽然你说的很专业,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保留一个小小的希望。

毕竟今年是华夏电影最有希望擒获金熊的一年,华夏加油!”

有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打字评论道对此,“一棵松”不屑一顾:

“別拿华夏加油”当遮羞布,方冬升那点履歷,拍的片子还没村口录像厅的影碟多,就被你们用爱国”吹成参天大树。

电影这东西,靠的是胶片里熬出来的真功夫,不是帐本上的票房数字。

更不是键盘上敲出来的热血,真以为“必胜”,奖盃就能自己长腿跑回来?”

话说的很难听,很多人都不服气。

但联想到“北电一棵松”导演內部人士的身份,再加上他打了那么多字。

得得得,你字多就你说的对唄,

“最后,今天由巩丽宣布我得奖,是富有戏剧性的。

十二年前我的第一部电影在这里获奖,从那时候开始,柏林就是我一个永远值得的回忆———“

国师在台上的发言进入尾声,声情並茂,黄土高原沟壑般皱纹堆积在脸上。

看向老情人的眸光里,似乎带著追忆和不舍。

而旁边被称为巩丽的替代品“二代谋女郎”的则穿著红肚兜,捧著银熊,咧嘴笑著,志得意满所以说,人类的悲欢並不相通,

老谋子走到台下,方冬升和关景鹏两个剧组挨个送上祝福。

不管怎么说,在老外面前,国人一直都是团结对外的形象。

“我们还会有机会。”

王祖弦主动握住方冬升的手,安慰道。

方冬升转过头,表情淡淡的朝她点头。

在王祖弦的眼里,此时的他似乎在强撑。

他指尖的温度比电影宫的大理石地面还要凉,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

王祖弦忽然想起他出发前说:

“拿不拿奖不重要。”

可此刻的他就像个著空口袋不肯鬆手的孩子。

明明肩膀都垮了,却偏要挺直脊背,假装兜里还揣著最初的期待。

她有点心疼——

台上评审团主席巩丽並未给人喘息的机会,她拿出新一张新的信封撕开,准备宣布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意力都被舞台上的大屏幕吸引。

24部入围电影的封面轮番出现,到底谁会拿到这张通往电影顶级殿堂的门票?

今年是柏林电影节成立50周年。

50年间,这座城市的墙拆了又建,而电影节的聚光灯始终没熄过。

那些被金熊奖照亮过的名字,早成了影史的坐標。

今天,这份荣耀,將一如既往的续和流传下去。

而承载这份荣光的电影是—

巩丽的普通话迴荡在电影宫里:

“接下来颁发的是今天晚上最为瞩目的奖项,最佳电影金熊奖,它就是———“

王祖弦注视著台上的巩丽,此时空气仿佛凝固。

她的声音像是隔著一层厚玻璃传来。

每个字看著都非常清晰,却又像被抽真空,听不清也听不见但是!

突然,她的身体被人重重的楼在怀里。

突如其来的撞击猛地撬开了凝固的空气。

大厅里排山倒海的掌声和呼声滯后的如潮水般涌来:

“华夏电影《一次別离,导演,方冬升!”

方冬升鬆开王祖弦,隨后又一一跟顾长伟、蒋雯俐拥抱。

老谋子和关景鹏也跑过来拥抱、祝福。

章同学拿著还没有悟热的银熊奖,看向方冬升的眼神,说不出情绪—.

此刻,全场或是羡慕或是嫉妒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里。

全世界的长枪短炮都对著方冬升,送上不停闪烁的镁光灯。

“祖弦、老顾、雯俐姐,咱们上台领奖。”

方冬升大手一挥,带著剧组的主创登台。

柏林不成文的规定,获得最佳金熊奖的电影,全体主创都可以上台领奖。

上一轮评审团颁奖,章同学想要的大概就是这种效果吧?

章同学:

可恶的老谋子不爭气,如果拿了金熊奖,姐们就不用出洋相了!

“感谢尊敬的巩丽主席以及评审团成员们和整个柏林电影节。

感谢你们將这个荣誉颁发给《一次別离

此时的方冬升心绪激盪,虽说去年拿了威尼斯最佳导演银狮奖。

但银奖跟金奖的影响力完全不能比,影响力天差地別。

如今这尊金熊奖,是他目前拿到的最重的国际大奖。

今后他方冬升可以说在国际影坛上占著一亩三分地的人物。

台上的方冬升颇为克制的说著感谢致贺,台下的眾人则是面带笑意的鼓掌。

同时,国际片商、影视公司、投资製片人等也开始打起小九九。

23岁的柏林金熊奖得主,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比17岁的威尼斯影帝夏宇牛逼多了。

这样的导演,潜力无限,上升无限。

对於能帮自己或者所在势力拿奖的导演,资本们总是有著无限的包容。

方冬升,这个来自华夏的年轻人,或许正在成为资本笼络的目標人物台上,方冬升致辞结束,和台上评审团的成员一一拥抱致谢。

“很优秀的电影,你拿奖是实至名归,评审团里支持你的人不少。”

巩丽拥抱著方冬升,在他耳边小声的说著。

尤其是说到最后一句话,她意有所指看了方冬升一眼。

作为电影节的常客,她很清楚电影节的一些交易和內幕。

而她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你找的人办事儿很靠谱,至少评审团这一关肯定能过事实上,想要拿奖也不能全靠评审团的支持。

最佳电影金熊奖作为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需要电影节组委会、评审团、艺术总监等多方面达成一致,才有拿奖的可能。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功亏一簧。

所以儘管有mk2、索尼经典、,外加巩丽这个主席在。

方冬升都不敢百分百保证一定能拿金熊大奖。

如今大奖握在手中,仍有种不切实际的真实感,

当然,除了运作,《一次別离的质量確实很高。

特別符合柏林对社会、宗教、女性反思批判的选片原则。

套用之前巩丽和孙洲看完剧本说的一句话:

“这简直就是为了拿奖而量身定製的剧本!”

方冬升从台上下来,老谋子拍了拍方冬升的肩膀:

“好,好啊,电影很不错。”

他警了眼方冬升手里金熊奖盃,这样的奖盃,他也有一个。

“谢谢毅谋导演,您的《红高梁我翻来覆去看了七遍。

今天能站在这儿,多少沾了点前辈铺的路。”

方冬升突然想起后世一则新闻:

老谋子为了冲奥,精心准备了《金陵十三釵这部电影。

结果那一年碰到了《一次別离,遗憾失败。

如今,在柏林电影节上,这一幕似乎又重演了。

方冬升掂了掂手里的金熊,金属凉意透过掌心漫上来:

“以后还得跟著您这样的前辈多学,爭取多拿几个大奖。”

他的语气里带著笑意,既没攀附的热络,也没拿奖后自矜拒人的生分。

两人站在一起,就像两杯並排放著的茶,一杯醇厚,一杯清冽。

各自冒著属於自己的热气,却又在空气里融成了一股温和的香。

“咔擦。”

现场有记者將两人握手的画面拍下来,並且已经定好標题:

《十三年两代金熊得主的世纪传承,是华夏电影即响世界的回声

“第五十届柏林电影节最佳金熊奖的获得者是方冬升的《一次別离!”

当这条消息传回到国內的网际网路上时,一片沸腾。

“涂,怕不是在做梦哦,真的假的?!”

“这还是中文呢?每个字我都认识,拼在一起我都不敢认了。”

“草草草!北电一棵松出来受死,麻痹的,什么吊玩意就一波分析,睁大狗眼看清楚了没?”

“支持老乡拿奖,北电一棵松,我告诉你,方导不仅拿了金熊,你来我们这儿。

我这儿还有耶熊、洋熊、孬熊,全都准备好了!等你的电影上映我给你颁个徽省三熊奖!”

“兄弟们,你们去雅虎搜索一下,北电一棵松原名叫高小松。

他电影开机的时候找记者做访谈宣传,网上有他的真人照片。”

之前“北电一棵松”的种种言论令论坛上一部分网友非常不爽。

奈何人家是导演,又跟夏雨这样的影帝合作,是业內人士。

如果反驳他的分析,他就直接来一句:

“你拍过电影么?这行业水深著呢,你一个门外汉把持不住。”

就把人给慰死了。

如今方冬升拿到柏林金熊奖的消息传回国內,影迷们除了高兴,就是不停的“一棵松”。

甚至还把他本人的信息给扒了出来。

“还以为是什么资深导演,影视门槛真低,什么人都能当导演。”

“臥槽,这长相,如果扎俩马尾辫——决定了,今天晚上就用你的照片,起飞!!!”

“楼上的,口味独特,不过,这种小络腮鬍,长头髮的最烧了,可冲!”

躲在网际网路外面,不停刷著论坛页面的“一棵松”崩溃了。

“妈的,这群人简直不可理喻—”

看著那些要衝自己的同志评论,一棵松索性直接关掉电脑。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方冬升会拿奖,他怎么可以拿奖?!

他想了一夜,仍旧没有任何头绪此时,屋外传来一声鸡啼,天亮了。

方冬升在柏林电影节上得奖的消息,仿佛雄鸡报晓驱散黑暗般迅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迴荡,並且持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