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西讨

在训练的时候,林昊给这些士兵使用了气血恢复,让其体力拥有无限恢复的能力,因此锻炼效果极佳,力气自然也大大增长。

再加上如今西域也不缺肉食、粮食,他们的营养也能跟得上了,而且还有林昊为他们熬煮滋补汤药补充元气,才有了这批已经超越了唐军极限的可怕战士。

这次演武大获成功,不仅回鹘将士对大唐死心塌地,再也不敢有其他想法,周围那些小部落的首领也纷纷强烈要求加入到征讨葛逻禄的队伍之中。

其实原本他们就想加入大唐的军队,只是担心此战不容易获胜,要知道葛逻禄这些年可是实力越来越强了。

此前就曾经击败过大唐和回鹘的联军,这次领兵前来的回鹘将领又是不知名之辈,他们难免有所担心。

按照此前安排,郭昕亲自统帅西路军,以安西军主力为核心,辅以部分归附部落兵力。

收复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扼守吐蕃翻越葱岭北上的咽喉要道。

得手后立刻通知林昊,然后即刻北上,与早已联络好的铁杆盟友拔汗那(大宛)军队会师,合兵进攻葛逻禄在西方的统治中心,碎叶城。

······

“葛逻禄,三姓之众,盘踞要冲,背信弃义,屡犯我疆······!”

林昊收到郭昕拿下疏勒城后,立刻进行了例行战前动员,然后立刻带着北路军,麾下包括他一手打造的瀚海军精锐、杜文广与阿跌骨咄禄所部回鹘骑兵,以及常守正等部沙陀及诸胡仆从军。

自轮台一路向西,直插葛逻禄的心脏地带,水草丰美、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伊犁河谷,寻求与葛逻禄主力进行战略决战。

当然,林昊和郭昕出征,必然需要人留守,便由北庭大都护杨袭古坐镇轮台,统筹后方粮秣军械转运。

并严密监视东方吐蕃可能出现的异动,确保联军侧后安全。

林昊带着北路军一路北上,沿途遭遇葛逻禄的部落,简直势如破竹。

而葛逻禄人显然没料到唐军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仓促之间,葛逻禄叶护不得不调集所有精锐,在伊犁河谷的母亲河,伊丽水(伊犁河)畔,摆开了决战的阵势。

广袤的草原上,双方大军对峙,战云密布。

林昊立于中军麾盖之下,观察着葛逻禄人的阵型,也没有多言,手中令旗挥动,所有军卒依次展开。

首先出击的是两翼,常守正率领的沙陀骑兵与骨咄禄、杜文广指挥的回鹘骑兵,如同两支离弦之箭,从左右两翼狠狠撞入葛逻禄军的侧翼。

马蹄声如雷,箭矢如雨,双方骑兵顿时绞杀在一起,人喊马嘶,不断有骑士落马,鲜血迅速染红了伊丽水畔的绿草。

这是只是牵制与骚扰,旨在扰乱葛逻禄的阵脚,消耗其锐气。

葛逻禄叶护见两翼吃紧,焦躁不已,决心从中路突破,直取唐军核心。

他亲自督率麾下最精锐的王庭骑兵,组成密集的冲锋阵型,如同一股浊浪,咆哮着冲向林昊所在的瀚海军中军。

“立阵!”林昊声音平静。

中军阵前,早已严阵以待的陌刀队闻令而动。数百名身高臂长、披挂重甲的陌刀手。

他们握紧了手中的巨刃,在阳光照射下,陌刀森林反射出冰冷刺骨的寒光,一股无形的杀气弥漫开来。

葛逻禄精锐骑兵越来越近,马蹄践踏大地的震动清晰可闻。

然而,当他们冲近到一定距离,看清那一片如同移动铁墙般的陌刀阵时,战马本能地感受到了致命的威胁。

冲锋的速度不由自主地减缓,甚至有些躁动不安地试图偏转方向。骑兵的冲击之势,竟为这钢铁丛林所慑,微微一滞。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陌刀队动了!

“进!”队正一声怒吼。

“哈!”数千陌刀手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他们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如同山岳前行。雪亮的陌刀高高举起,随即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猛然挥下!

没有技巧,全是力量!

刀光闪过,人马俱碎!

冲在最前面的葛逻禄骑兵,连人带马被劈成两段!后续的骑兵收势不及,撞入刀丛,化作漫天血雨。

陌刀挥舞,如同一台高效的杀戮机器,所过之处,只剩残肢断臂和倒毙的战马。

葛逻禄人寄予厚望的精锐冲锋,在陌刀阵前,如同撞上礁石的浪花,粉身碎骨。

后方的葛逻禄士卒目睹此景,魂飞魄散,哭嚎着向后溃逃,全军士气瞬间跌入谷底。

林昊目光锐利,捕捉到这决胜的战机。

“陌刀队,散!”

令旗再动,如同铁墙般的陌刀阵迅速而有序地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具装重骑~,突击!”林昊翻身上马,亲自擎起长槊,一马当先。

早已蓄势待发的重甲骑兵,如同决堤的洪流,从通道中汹涌而出。

他们人披铁甲,马具装铠,手中的长槊和马刀挥舞,以无可阻挡之势,狠狠凿入因前锋溃败而陷入混乱的葛逻禄中军!

钢铁的洪流瞬间撕裂了葛逻禄的阵型,林昊一马当先,长槊所指,挡者披靡。

重甲骑兵的冲击是毁灭性的,葛逻禄的中军指挥系统被彻底冲垮、分割。

将领找不到士兵,士兵看不到旗帜,整个大军陷入一片混乱。

此时,两翼的沙陀、回鹘骑兵也趁势加强攻势,与中军配合,对已被分割的葛逻禄各部进行穿插、包围。

战场形势彻底一边倒,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与追歼。

直到日落时分,伊丽水畔的厮杀声渐渐平息。

此时连河水已被染成暗红,战场上伏尸遍野,残破的旗帜斜插在血泥之中。

侥幸未死的葛逻禄士卒失魂落魄,纷纷弃械跪地请降。

此役,葛逻禄大半主力近乎全军覆没,战死及被俘者超过数万,其最精锐的王庭骑兵损失殆尽,元气大伤,脊梁已被彻底打断。

伊丽水决战的辉煌胜利,迅速奠定了整个西征战役的胜局。

与此同时,郭昕率那边也传来捷报,他率领的西路军与拔汗那王子会师,北上兵不血刃地收复了战略重镇碎叶城。

葛逻禄势力遭受毁灭性打击,其残部向东逃窜,龟缩于碎叶水与伊丽水之间的狭长地带。

林昊随即让郭元正带领一千具装重骑,常守正带着沙陀部精锐,前往追击葛逻禄残部。

拿下了伊犁河谷,面对这广袤的新占领土,林昊主持了战后安排。

大唐如今直接控制的人口有限,无法完全对如此辽阔的土地进行统治,但林昊也不可能跟以前一样,进行羁縻统治。

所以,林昊把西域都督府的治所搬到这里来,对伊犁河谷进行直接统治,等将来打通了河西走廊,到时候再引入更多的汉民,充实这片丰饶之地。

当然,边缘部分的谷地,也会分封给了在此次西征中作战最为英勇、表现最为忠诚的几个仆从军首领。

“此地,便赐予尔等休养生息!”林昊对跪拜谢恩的部落首领们说道:

“然,尔等须谨记大唐法度,和睦共处,守望相助,若有纷争,当禀明大都护府仲裁,不得私相攻伐!”

“凡有功于大唐,忠心不二者,他日或可录入唐籍,永享恩荣。”

这几家部落实力相当,相互毗邻又相互制约,任何一家都难以独自坐大。

而大唐,则高踞其上,扮演最终仲裁者的角色。

只需稍稍透露意图,便会有其他部落乐于替大唐清除不忠者。

这套体系,既安抚了立功的仆从军,又确保了唐廷对此地的绝对影响力。

等将来这里的唐人多了,他们自然而然的会融入中原文明。

至于碎叶城,那里是安西都护府的旧地,则由郭昕派兵驻守。

联合拔汗那及周边亲唐部落,重建大唐在此地的统治秩序,对西逃的葛逻禄残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同时也作为与西方黑衣大食帝国之间的战略缓冲。

通过战利品的分配,继续巩固联盟稳定,而回鹘人获得了葛逻禄人积累的大部分财富、牲畜以及部分优质草场。

杜文广、骨咄禄等回鹘将领满载而归,喜形于色。

此战不仅让他们个人获得了巨大实惠,更让派遣他们前来、主导与大唐结盟的咸安公主威望达到顶峰。

一个能带领部落获取巨大利益的统治者,在草原上天然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比如大唐,只要一直强势,他们就会成为大唐最忠诚的拥趸。

尤其是骨咄禄等人,亲眼见到大唐的战斗力,心中那份因胜利而生的骄矜瞬间就被浇灭,从而对大唐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伊丽水畔那如同魔神般的陌刀队,那无坚不摧的重甲铁骑,唤起了他们往日的记忆,已成为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幸好大唐是盟友,而非敌人,不然~!”骨咄禄后背隐隐发凉。

所有关于挑战大唐、挑战咸安公主地位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此刻都烟消云散。

与如此恐怖的军队为敌,无异于自取灭亡,他们或许可以跟其他人联合,推翻咸安公主的控制,但咸安公主背后的大唐该怎么办?

因此,维持与大唐的坚固联盟,支持能维系这一联盟的咸安公主,成了他们最明智,也是唯一的选择。

而那些获得了土地赏赐的仆从军,则对大唐更是感恩戴德,充满了狂热。

大唐的强盛、公正以及对“唐籍”的许诺,让他们看到了族群跃升的希望,求战欲望空前高涨。

处理好伊犁河谷的事宜,林昊立刻带人赶往热海(伊塞克湖)之畔。

林昊率领的北路军,跟郭昕率领的西路军,便是在此胜利会师。

而在他们身后,是刚刚升起大唐旗帜不久的碎叶城。

郭昕与林昊并肩立于碎叶城头,眺望着东方,身后,是刚刚平定、已无大患的广袤西域西部。

沙陀早已臣服,葛逻禄脊梁已断,这里成为黑衣大食方向的缓冲地带。

西域的西、北两个方向,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已不再存在能威胁大唐生存的致命敌人。

“自安史乱起,河西隔绝,我等困守西域,转眼已近四十载矣!”

郭昕抚摸着斑驳的城墙,声音带着一丝激动说道:“如今,西陲已定,北狄臣服,是时候了~!”

林昊目光穿越千山万水,闻言笑着接过话头,带着些许感慨道:

“是啊,如今都护府的西边和北边,已经没有能威胁到我大唐的势力了!”

“河西、陇右之地陷落吐蕃之手实在是太久了,现在其他方向的威胁已经被彻底清除,那么是该率领大军回首东顾的时候了!”

原本能威胁到这个方向的,也只有沙陀突厥和葛逻禄人而已,现如今沙陀突厥已经投降,葛逻禄人刚刚遭遇惨败,这两个威胁都被清除了。

至于沙漠南边的吐蕃,暂时还顾及不了这里,那么现在他们进攻的方向只有一个。

此刻,碎叶城头上新立的唐字旗,让这座远离中原数十年的西部重镇,终于再闻大唐音律。

林昊、郭昕等人并未急于东返,而是在此停留月余,稳固战果。

城防被仔细修补,残存的葛逻禄溃兵被反复清剿,周边区域逐渐恢复秩序。

与此同时,一股前所未有的东征热情,在胜利的联军中澎湃涌动。

拔汗那王子率先找到林昊与郭昕,神情激动地请战道:

“郡王、大都督!小王恳请率军随王师东征!”

“自祖父起,我拔汗那便心向大唐,长安更是我等梦中圣地,若能随王师打通道路,亲眼得见长安雄姿,此生无憾!”

说到这里,他的眼中闪烁着对那个,传说中天朝上国的无限向往。

不得不说,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大唐真的就是他们心目当中的灯塔,心中更是充满着无限的向往。

其实不仅是拔汗那王子,回鹘的将领骨咄禄、杜文广等人,此刻也联袂而来。

伊犁河谷的丰厚收获让他们食髓知味,更看清了追随大唐这面旗帜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

“大都督!河西吐蕃,亦是我回鹘世仇!恳请大都督准我等继续效力,必为前锋,踏破吐蕃营垒!”骨咄禄言辞恳切,姿态放得极低。

尤其是见识过陌刀队的恐怖后,他深知唯有紧紧依附大唐,才能获取更多功勋与财富。

而那些数量众多的西域仆从军部落首领,更是唯恐被落下,然后被人端上餐桌。

在他们看来,能跟随大唐征战,相当于坐上餐桌,不仅是无上荣耀,还能分到好处,更是最安全的保障。

一旦被抛弃,不仅颜面尽失,更可能被周边部落视为被大唐厌弃,继而群起而攻之。

他们纷纷涌至中军大帐外,跪地请命,声泪俱下,乞求随军东进。

面对如此高昂的士气,林昊与郭昕相视一笑,自然从善如流,将联军规模进一步扩大。

由于这两年的屯田,如今后勤保障自是底气十足。

加上缴获自葛逻禄的大量金银、牲畜、粮秣,还有庭州等地屯田,也开始持续产出,为大军东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小麦被磨成面粉,烤制成耐储存的胡饼、馕;牲畜一部分被宰杀制成肉干,另一部分则随军行动,作为移动的肉库。

庞大的联军队伍,带着胜利的余威与充足的给养,浩浩荡荡离开了碎叶城,踏上了返回轮台的归程。

大军凯旋回到轮台,受到了更为热烈的欢迎。

随军带回的,还有大量从葛逻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汉民遗裔。

他们面容枯槁,衣衫褴褛,但眼中却重燃起希望的光芒。

林昊下令妥善安置这些人,分配田地、房屋,然后利用俘虏让他们恢复年轻。

同时还助其组建家庭,让他们在西域扎根,成为大唐统治更坚实的基础。

而轮台的工坊早已全力运转,利用西域的煤铁资源,新的军械铠甲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林昊在出征前,让工匠设计一款,防御力约为唐军制式铁甲一半,准备用这种次一级的装备,分给那些在此次西征中表现忠诚可靠的仆从军。

虽然这种甲胄不如大唐甲胄,但也远优于仆从军原有装备的铠甲与兵器。

而对此毫不知情的部落战士,得到这些精良的装备后,顿时欣喜若狂。

抚摸着冰冷的甲叶和锋利的刀锋,如同获得了绝世珍宝。

林昊这位大都督,居然给他们装备唐军的精良甲胄,是他们过去不敢想象的武装。

仅此一项,就足以让他们对大唐死心塌地。

林昊主要是担心技术扩散,再次让这些胡人部落强大起来。

而这些次一级装备,既提升了仆从军的战斗力,又确保了唐军始终保持着代差优势。

因此必须要将核心的冶炼技术,还有最精良的装备,牢牢掌握在唐军自己手中,而不是像李二一样,主动将这些技术壮大这些胡人。

就在大军紧张备战时,风尘仆仆的康怀恩带着他的粟特商队返回了轮台,也带来了河西走廊的最新情报。